
“這個月,中國技術交易所將在園區設立武漢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又一‘國字頭’機構即將落戶。”12月2日,正值“2019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南太子湖創新谷,園區運營方之一的啟迪協信負責人劉修欣介紹。
在南太子湖創新谷內,還有另一家“國字頭”機構,國家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正在建設中。一個園區,兩個“國字頭”知識產權機構,在全市也不多見。
園區是科技創新的載體。作為萬億級經濟體、科創大市,近年來,武漢建設了350多家各類孵化器、眾創空間,場地面積超1000萬平方米。科技孵化、園區運營,也成為一種重要的第三產業。
長江日報記者走訪發現,當前,武漢園區服務業態正在經歷“進化”,運營模式從早期的地產開發、房租物業等,逐步升級到孵化服務,并建立創業生態,與園區企業共融共生。
“企業只負責研發和市場,其他交給園區”
武漢開發區,太子湖路以南,車城北路以北,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組造型別致的建筑巍然聳立。
這里是南太子湖創新谷,武漢首批創谷之一,2016年一期建成。法雷奧中國技術中心、大唐廣電等創新機構在此扎根,向全球輸出智力和服務。
目前,南太子湖創新谷二期項目也已建成,運營團隊——啟迪協信,是清華科技園的開發、建設、運營與管理單位。
二期還未正式開園,已有一批重要項目落戶。比如,由清華大學侯博士創立的力通通信,研發5G射頻芯片,在國內處于空白,屬于“卡脖子”項目。
又如,比西迪電池材料公司由華中科技大學韓建濤教授創立,他是今年諾貝爾獎得主約翰·古迪納夫(John Goodenough)的弟子。
前不久,中日醫療科技創新中心落戶該園區,有意引入日本諾獎得主山中伸彌的“NKT細胞”等項目。
“南太子湖創新谷地理位置優越。放開租賃的話,躺著也能租出去,但我們不是來當房東的,而是圍繞武漢產業發展,導入創新企業和人才,助力城市轉型升級。”劉修欣介紹,為此,該園區拒絕了不少保險、醫美等企業。園區運營方為每一家入駐企業都配備了“產業管家”,定期上門服務,提供知識產權申報、企業管理、工商注冊、物業、品牌建立等方面輔導和服務。
“企業只需要負責研發和市場,其他工作交給園區。我們是企業的大管家、店小二。”劉修欣表示。
“當房東收房租的模式已一去不返”
同樣的變化,發生在武漢許多科技創新園區身上。“靠當房東、收房租獲得企業收入的1.0模式,早已一去不復返了。”一位業內人士介紹。
南太子湖北岸,與創谷一湖之隔,15幢“像素”造型的樓宇色彩斑斕十分醒目,頗具現代風。這是武漢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所在地——華中智谷。該園區內,也有另一家“國字頭”機構——中國版權保護中心華中版權登記大廳。
運營方中芬智谷公司負責人介紹,未來,房租、物業、暖通等費用差價,將不再是運營方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些物業性收入是固定的,從園區建成那一天起,就能看到天花板。為園區企業策劃活動、產品、展會等增值性收入,更有空間和潛力。最終,運營企業的收入將主要來源于投資和股權收益,與園區企業共同成長。”
與園區內企業共生共長,形成生態圈。這是中芬智谷公司正在嘗試的方向。比如,中芬智谷的母公司——武漢文發集團,最近正在開發一款數字期刊閱讀桌,可以實現期刊雜志的無紙化閱讀,可部署在圖書館、校園、社區等場合。這款產品就是聯合華中智谷內人機互動等企業共同開發的。
“我們不但為企業解決注冊、財務、稅務等方面的困難,同時,也幫助企業謀求市場突破,創造市場需求,跟企業坐在一條船上,不但當好服務員,自己也下場當水手,與企業一起劃船。”這位負責人表示。
目前,華中智谷已入駐企業70余家,其中不乏當當、中文在線等國內知名企業,2018年園區總產值達41億元。
“環境改善體現城市對創業者尊重和包容”
從“躺著收錢”到“貼身服務”“共融共生”。園區運營模式的變化,大大改善了武漢的創新環境和吸引力。
“2012年我開始創業的時候,租了一個私人的辦公室,因為晚交了一個星期的水電費,老板把門鎖了。”中電光谷OVU創客星董事長李磊回憶,“如今,武漢有大量創業服務機構,天天盯著創業者。只要有好的項目,自然會有很多投資人、服務機構上門提供服務。”
目前,中電光谷已在全國18個城市運營35個站點,在武漢,也有許多站點。該機構不但運營著物理空間,還設立了創投機構、線上孵化運營平臺,除了可以提供創業者所需的空間、投融資、商務、人力資源等基礎服務外,還提供線上眾答、眾包服務、社群和生活配套服務等。
2016年成立的理惠誠機器人公司,專注于人工智能和工業機器人,入駐洪山區的OVU創客星,急需融資,運營方為其對接了母公司下屬投資公司——零度資本,成功實現千萬級融資。如今,理惠誠發展迅速,與安踏、匹克等知名企業達成了生產線自動化改造合作。
“創業環境的改善,體現了一個城市對創業者的尊重和包容。”李磊表示。
目前,武漢正在大力建設“創谷”、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創新園區、環大學創新帶等。我市計劃,2020年,新增省級以上眾創孵化機構40家,進一步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高質量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