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整綠化帶,更換新招牌,進入冬月,大冶市上馮路商街開始“梳妝打扮”,沖刺年終大促。
“今年來辦卡的明顯增多,這個月就辦了四五十張。”12月1日中午,泰潔干洗的老板娘彭小琴一口氣給顧客辦了3張會員卡,眉眼中難掩喜色。
作為大冶第一條自治商街,上馮路100多家商戶在“共建共治共享”中迎來了新飛躍。
曾經的上馮路,污水橫流、油煙擾民、占道經營,城管、環衛等職能部門說起來就頭痛,周邊居民都不愿就近消費。
“小區有業主委員會,能管好居民的事,商街能否也建立自治委員會,讓商戶管好自己的街?”大冶市文明創建風風火火,向陽社區書記王娟坐不住了,請來商戶代表,商量“治街之道”。
去年7月,上馮路商街自治委員會成立,全街最大的餐飲店老板盧淑平被選舉為自治委主任。
自治的“第一炮”對準環境臟亂差。
“環境好了,大家經營都好,咱們就從‘門前三包’做起。”盧淑平和幾位副主任分片上門勸導,卻收到了一大籮筐意見:路燈不亮、白蟻亂飛、道路坑坑洼洼……
讓大家信服,首先要為大家辦事。盧淑平以129家商戶自治委的名義,找職能部門溝通,小問題很快化解。一周之內,路燈亮了,白蟻噴藥師傅上門了,連堵在街口的一塊大石頭,也協調附近村灣挪走了。
商戶的心慢慢熱乎起來。“就是清掃自家門口的垃圾嘛,這個簡單!”“看到亂停亂放,我過去勸勸,別人也能理解!”
自治委每3個月上門考核打分,對各家商戶的文明經營情況張榜公示,在商戶中形成了“你追我趕”的態勢。
占道的花店,找人訂做花架,把花收進店里;愛往路面潑臟水的拉面館,改造了下水道,添置油煙凈化設備;平日里“明爭暗斗”的幾家餐館,聯手辦了一場“美食節”,敞開心扉交流……
環境好了,人氣旺了,大家的生意都好起來了。今年春節,上馮路天天爆滿,從早餐到宵夜,從菜場到超市,商戶賺得盆滿缽滿。
嘗到甜頭的商戶,開始琢磨著成風化人、回饋社會。
盧淑平的餐館帶頭,開展“撿煙頭送羊肉串”活動,既凈化了環境,又倡導了文明;蛋糕店發放愛心卡,為附近環衛工人贈送生日蛋糕;牛肉面館印了140張免費早餐券,委托自治委發給有需要的人。
夏天來時,各家商戶都在門口準備了飲水機,供過往人員免費飲用,被當地媒體報道后,成為“小城大愛”品牌活動。
寒冬已至,盧淑平和商戶們又在謀劃著送溫暖活動,“希望大冶人一想起上馮路,就覺得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