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審批流程的簡化,我公司主導建設的人工智能科技園項目大大縮短了工期,幫助我們節省了時間、資金和人力成本,太感謝了!"11月14日,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武漢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收到了一封來自于武漢開發區人工智能科技園項目投資單位武漢經開人工智能科技園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的感謝信。
人工智能科技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人工智能科技園是武漢開發區的重點項目,項目位于武漢市武漢開發區沌陽街民營工業科技園內,總用地面積為13.9萬平方米。園區項目建設包括拆除16棟框架廠房、新建1棟科技研發樓,含超級孵化器、智慧共享辦公空間、科技館、會展中心等,以及1棟智慧立體停車庫和1棟新建機房。但擬改造的16棟廠房已經投入使用20余年,相關資料、證照缺失較多,且產權主體分散,重新辦理施工許可證難度較大;擬新建的科技研發樓和智慧立體停車場的土地權屬辦理手續不完整,科技研發樓和智慧立體停車場的建設周期短,可是招商工作又迫在眉睫。
為了幫助該園區盡快完成改造,武漢開發區秉承"四辦"改革作風,針對人工智能科技園項目,成立了由區領導牽頭,行政審批局、建設局、國土規劃局、沌陽街、財政局、發改局、先進制造業產業園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工作專班。
針對土地權屬復雜和改造廠房辦理施工許可手續困難等問題,武漢開發區行政審批局與先進制造業產業園聯合組織了多次專題協調會,采取多部門聯合現場辦公等方式,明確改造廠房以裝修改造的方式啟動建設,建設監管部門全程跟蹤服務,"五方責任主體"聯合組織竣工驗收。
武漢開發區行政審批局還多次召開內部科室的聯席會議,形成了切實有效的流程圖和時間表,指導建設單位在半個月內取得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并有望在50天內取得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
目前,人工智能科技園項目已完成廠房結構加固12棟樓,其中兩棟樓裝修已完成并交付使用;新建的科技研發樓和智慧立體停車場的工程報建手續基本完成,計劃年內開工建設。
武漢開發區行政審批模式為何能如此高效?原來,在2015年6月,武漢開發區打破部門職能分割,率先在武漢市成立了行政審批局,將70枚審批用章逐步合并為1枚審批專用章;率先實現了審批職責、審批事項、審批環節全集中,該區所有行政許可事項(含規劃、土地、建設)全部劃轉到行政審批局,由此探索出"一枚印章管審批,聯合協調促落地"的高效審批模式。(通訊員楊玉紅、余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