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肥胖癥已經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成為現代社會面臨的嚴峻的慢性疾病。而在目前的減肥方法中,減重手術以針對性強、效果明顯和療效持久等優勢獲得不少人青睞。
減重手術是怎樣讓患者達到減重的目的呢?減重手術真的能減到心儀的理想體重嗎?什么情況下適合做手術?手術風險大不大?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減肥及糖尿病外科教授羅建飛。
羅建飛介紹,減重手術是通過手術的方式減輕患者體重、緩解肥胖患者代謝性疾病的一種方法,對于無法通過自身減肥獲得滿意效果的人,減重手術特別適合嚴重肥胖和合并有代謝疾病的肥胖患者。當然,不是所有的肥胖癥患者都需要做這個手術,主要看患者的身體質量指數如何(BMI=體重Kg/身高m2)。中國BMI評價肥胖和正常的標準在不同情況下有所不同,學術上的標準如下:正常18-24.9 ,超重25-27.4,肥胖>27.5 。對于國人來說,BMI值>32.5的人,建議做減重手術;27<BMI值<32.5、合并有兩個以上代謝合并癥的人建議手術;25<BMI值<27.5的人,非常慎重選擇減重手術;BMI值<25的人,不需要做減重手術。
減重手術的原理是通過縮小胃的容量和減少小腸的有效吸收長度,限制進食量,減少食物吸收,同時改變胃腸內分泌激素,來達到減重目的。不同的手術方式實現的減重效果也存在差異的,常見的袖狀胃切除手術,從長期效果來看,可減去多余體重的60~70%;胃旁路手術后五年到十年的平均減肥效果可減掉多余體重的70~80%;針對超級肥胖者的膽胰轉流手術術后長期效果可減掉多余體重的80~90%。
常用兩種減肥手術示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做減重手術后,因為肥胖而引發的代謝類疾病基本上可以得到治愈,但是減重手術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若患者術后不注意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適度運動鍛煉,體重會有可能部分反彈。
“要想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術后必須有內分泌科、營養學和運動學的專家對患者進行管理和指導,同時,患者也要注意遵循醫囑調整飲食習慣和加強鍛煉,這樣才能收獲長期理想的減重效果。”羅建飛特別提醒大家。
各類手術并發癥發生率與死亡率
那么減重手術的風險大不大呢?羅建飛表示,減重手術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比膽囊切除手術還低。從手術獲益和風險對比來看,手術可以解決肥胖帶來的代謝綜合征,大大降低了肥胖相關并發癥和死亡率。胖友們需要尋求專業的減重團隊接受手術,風險會降到最低。(通訊員韓露、閆瑞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