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去年6月份做了手術后,到現在我瘦了整整80斤。”9月6日,黃岡小伙李天一(化名)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胃腸外科進行隨訪時對記者說道。
手術前后對比
31歲的李天一,去年手術前體重為205斤,超高的體重不僅帶給他太多生活上的不便,更嚴重威脅著他的身體健康。他坦言,在做手術前的一兩年時間里,脂肪肝非常嚴重,抵抗力急速下降,經常會生病感冒。
為了減重,李天一曾嘗試過節食、減肥藥、運動等多種減重方式,但均以失敗告終。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媒體上看到了該院胃腸外科主任羅建飛關于減重代謝手術的新聞,了解到可以通過減重代謝手術來達到減重和治療肥胖帶來的并發癥。在經過一年多的慎重考慮后,他找到羅建飛,表達了迫切減肥的愿望。
2018年6月,經過術前檢查和準備,李天一順利實施了減重手術——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從術后到出院,僅僅一個月時間,他就輕松減掉了30斤,血糖也控制在正常水平了。
胃腸外科醫學博士后閆瑞承
“袖狀胃切除術它一方面是通過直接改變胃的容積來達到限制食物攝入量的效果,第二就是減少饑餓激素的分泌,對內分泌也有一定的影響。”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胃腸外科醫學博士、博士后閆瑞承醫生告訴記者,手術時切除大部分的胃,手術后殘留的胃呈“香蕉狀”,容積在60-80ml,具有正常的胃排空能力。
閆瑞承表示,為達到更好的減肥效果和預防術后的短期不適,在醫生的安排下會對患者進行術后的飲食指導。遵循漸進式階段飲食,通過四個階段,即清流質飲食、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軟質飲食的術后飲食流程,以及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夠在術后一年到一年半的黃金時間達到最好的減重效果。
胃腸外科主任羅建飛
據羅建飛主任介紹,目前國內常規的減重手術有兩種,即袖狀胃切除術和胃轉流手術。前者相當于把患者的胃從柚子變成香蕉,強制降低胃容量,并改變體內激素分泌;后者則是改變食物的生理流向,限制飲食的同時減少食物吸收。
在歐美發達國家,減重手術已經成為醫學對抗肥胖與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中國,全國的減重手術中心手術數量加起來也不到2萬例。與之對應的,是中國9000萬的肥胖人群和1200萬的重度肥胖人群。“基層其實有非常多肥胖糖尿病患者,很多醫護工作者和肥胖人群沒有把肥胖當成一種病,他們很多才剛剛接觸或者說還不知道減重代謝手術這種有效的治療方法。”羅建飛認為,需要更大的科普力度讓更多人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
凡是手術皆有風險,減重手術也不例外。“手術后隨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通過密切的隨訪、跟蹤,及時地進行干預,一般都把風險維持在非常低的水平。”羅建飛表示,在減重早期,會出現出血、胃漏等風險,并發癥發生概率大約在0.2%,和非常成熟的手術如膽囊切除手術風險類似;后期在代謝方面,可能會出現貧血、脫發、代謝性骨病等并發癥,但是只要定期隨訪,這些后期風險是可以控制的。總之,減肥手術治療肥胖和糖尿病,收益遠大于風險。
術后為了達到降血糖和減重的目的,維持身體的肌肉及內臟蛋白的容量,患者可以選擇各種不同形式的有氧運動,如游泳、徒步、健美操、爬樓梯、慢跑、騎自行車、劃船等,術后早期推薦水下運動。(見習記者毛雪霽、王紫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