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7日下午,在武漢輕工大學召開的湖北省硒產業協會2019年度團體標準送審稿終審討論會上,7項團體標準送審稿獲得一致通過。7項標準中,涉及規程類5項、產品類1項、規范用語指南類1項。
會議現場
此次7項團體標準的制定,由湖北省硒產業協會牽頭,武漢輕工大學國家富硒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專業中心(以下簡稱“國硒中心”)聯合湖北省富硒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富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湖北)及恩施德源健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單位發起。本次獲得通過后,將于近期由湖北省硒產業協會發布實施。
據了解,本次團體標準的制定,系首次按照產業鏈全覆蓋方式進行規劃,涵蓋了富有機硒檢測方法、種養殖生物有機硒強化、高有機硒原料來源、有機硒類終端產品及應用、市場終端規范及標準用語等方面。
其中,涉及富硒種養殖規程類的團體標準有《富硒香菇生產技術規程》《富硒稻谷生產技術規程》《恩施硒茶生產技術規程》《蛋雞富硒飼養技術規程》《恩施黑豬富硒飼養技術規程》5項;涉及產品標準類的有1項為《植物源高有機硒飲料》;涉及規范用語指南類的有1項為《硒元素科普規范用語指南》。
與會專家認為,生物強化技術標準和有機硒檢測標準要求引入,將有力推動硒產業前瞻性技術標準體系發展;團體標準是在終端產品類應用的貫標和技術延伸,也是植物高有機硒技術體系在產業端快速應用和標準化同步的典范;《硒元素科普規范用語指南》是針對目前硒與健康相關的夸大宣傳及科普不規范性的現實情況,基于硒元素與健康相關定義術語,以及有明確文獻或公知報道的功能性表述,在用語規范上形成推薦性指南,該標準是團體標準領域的形式創新。
討論會上,與會專家還對7項團體標準的科學嚴謹性、技術前瞻性、產業引領性和標準規范性給予了充分肯定。專家表示,這7項團體標準的制定和發布,將為湖北乃至全國硒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基礎性、引領性和戰略性支撐。
程水源發言
據悉,隨著WHO和國際營養組織確認硒為人和動物體內必須的微量元素,硒的功效被逐步認識,硒的作用和地位也越來越被認可。如何推動硒產業標準化建設,提高富硒產品質量,從而滿足消費者需求,日益成為一項重要課題。
作為本次會議的舉辦方,武漢輕工大學曾參與了國內首個植物高有機硒類團體標準《植物源高有機硒食品原料》T/ CHC 1001-2019的制定工作,該標準已由中國保健協會日前發布公告。該校黨委副書記、國硒中心主任程水源表示,國硒中心下一步將以“三個強化”為著力點,即強化硒產品研發與功效評價、強化標準建立與檢測提速提檔、強化基礎研究與人類大健康掛鉤,制定目標時間表、加強路徑研究,積極推進硒產業向高質量健康發展、推動硒的研究提上國家科技計劃,滿足國家需求。(通訊員聶銘靜、攝影曹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