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取幾粒稻米研成粉末,經過簡單的處理,10分鐘后就能測出其中的重金屬含量是否超標。近日,在武漢召開的第五屆國際食品質量與安全學術研討會上,武漢市科技局協調武漢市農業科學院自主研發的“重金屬快檢神器”,讓300多位來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業內知名檢驗檢測機構等單位的代表贊嘆不已。
開幕式現場
“把檢測時間單位從‘天’縮減到‘分鐘’,背后是重金屬檢測技術的創新。”該檢測儀研發團隊負責人、武漢市農業科學院專家曾令文現場演示稻米檢測流程,向圍觀代表展示著一份檢測表,上面詳具了稻米中所含的重金屬成分及含量。曾令文介紹,谷物溶液中的鉛鎘等重金屬物質含量不同,將表現出不同的電位、電導、電流、電量等電學量。通過電學量推導出鉛鎘含量的電化學分析法,檢測儀得以突破傳統檢測方法定性有余、定量不足、時間太長等瓶頸。
現場演示
據了解,2017年國家推出“優質糧食工程”,健全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一環。由于重金屬含量此前不是糧食檢測的必檢項目,業界缺少現場快速檢測的技術和產品。曾令文和他的團隊經過三年研發攻關,糧食重金屬檢測儀今年開始進入推廣應用階段。
曾令文介紹,這款糧食重金屬檢測儀定價6萬元,將主要針對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和基層收購站點。他表示,這款填補空白的產品將在糧食重金屬檢測價值百億的市場中贏得先發紅利。
研討會現場
曾令文告訴記者,他們正在面向普通市民家庭研發升級重金屬檢測儀器,未來將把重金屬檢測儀的檢測范圍擴展到食用油、茶葉、飲用水、乳制品等領域,檢測指標擴大到砷、汞等重金屬元素,爭取在兩年內做一部價格千元級別、上手更容易、檢測更快速的重金屬檢測家用版本,并與手機APP實現互連,實時監測食品、飲用水重金屬數據,為市民餐桌食品安全保駕護航。(記者胡毅、通訊員周肖榮、陳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