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頭壞死在西醫院都以手術治療為主,強調換髖;在中醫院,多以保守治療為主。病人到了一家醫院,到底應該是保守治療為好,還是手術治療為好?患者非常迷茫,跑多家醫院,試錯成本太高。武漢弘濟骨科醫院院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弘濟骨科在建設之初就提出了中西醫結合治療股骨頭壞死的理念,以及讓患者“不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錢,一站式治療股骨頭”的構想。
武漢弘濟骨科醫院
“一站式”治療創新股骨頭解決方案
說起弘濟骨科,懂行的人都知道,這是華中地區治骨的一塊招牌。作為湖北省三級標準的骨病專科醫院,它的拳頭特色科室——股骨頭壞死專科,以骨科教授羅懷燦為學術領軍人物,以彝族千年傳承古方為保髖療法的核心用藥,以微創手術為保髖療法的補充手段,以關節置換手術為最終康復保障。不管是股骨頭壞死的哪一期、哪一型,都有對應的國家標準治療方案,讓病人能夠得到正確、規范的治療,同時也避免漏診、錯診、誤診。
弘濟骨科“一站式”的治療方案,填補了武漢乃至中部地區股骨頭壞死的醫療服務空白。這讓很多病人感覺到:少跑路了,少花錢了,同時病也看好了。在這里,很多中、早期的股骨頭壞死患者用保守療法,患處居然就長好了,像沒得過這個病一樣;晚期已塌陷的患者通過合理的治療,也解除了病痛,丟拐、能走,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正因為如此,弘濟得到眾多病友的誠意推薦,收獲大把口碑。
據了解,該院由中原實業集團(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武漢企業管理局)全資興建,除開專業上的高度,弘濟和一般民營醫院最大的不同就是:這里流淌著軍人的正氣。老一批轉業軍人創業者們艱苦樸素的作風在這里得到延續。在弘濟,患者最不必擔心的就是“過度檢查、過度醫療”,因為弘濟崇尚的是用最樸素的方法把病治好,實實在在地給老百姓解除病痛。
用科學的語言講述千年民族傳奇
弘濟“保髖2+1”療法的核心藥物,曾被海內外媒體大版面報道,堪稱一門治骨傳奇。該療法是通過口服中成藥加中藥貼外敷,同時配合特定的正骨柔筋功能鍛煉及康復理療,達到治療股骨頭壞死的功效。從2005年至今十五年來,該療法歷經數萬股骨頭患者的親身驗證。
這門治骨傳奇的緣起,可以追溯到北宋時期云貴高原彝族世代相傳的治骨奇方。在上千年的漫長歲月里,烽火戰亂幾度瀕臨失傳,但神奇的效果讓它始終得以傳承。
上世紀80年代的云南,關于彝族古方“用科學的語言解析民族醫藥傳奇”的研究緊鑼密鼓的進行著。研究顯示,該方劑解決了治療股骨頭疾病的核心問題——降脂、纖溶、抗炎、抗凝,能達到恢復股骨頭血運,有效促使股壞死迅速康復的目的。最終,這門奇方由云南科技工作者開發為國藥,成為為數不多的專治股骨頭壞死的特效藥品。今年3月9日,該生產企業與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興棟簽訂“天然藥物深度開發院士工作站”建站協議,其神奇效果的科學解析,還將繼續。
在“助股立”愛心基金成立之際,張興棟工作站團隊核心成員趙宏斌就基金保髖療法的核心用藥做了前期研究報告分享。報告表明,在科學嚴謹的試驗后,獲得的翔實數據證明,該藥能促進骨小梁的生長,提高骨密度,修復壞死的股骨頭。這無疑是弘濟“保髖2+1”療法的神奇效果的最佳學術注解。
“助股立”愛心基金給全國患者希望
今年5月11日,弘濟骨科醫院一片熱鬧的景象:來自全國的股骨頭壞死患者擠滿了弘濟一樓候診大廳,而在該院9樓的學術報告廳,醫政部門的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已經就坐,一場股骨頭壞死的專項援助行動——“助股立”愛心基金啟動儀式正在進行。
活動現場
活動當天,“助股立”愛心基金提供了價值100萬元的醫療物資作為首批援助金,其中包括價值80萬元的股骨頭壞死專科治療藥品、器械,價值10萬元的股骨頭專項檢查和價值10萬元的股骨頭康復理療。
在啟動儀式現場,首批9名貧困患者每人得到了3000元的醫療救助。漢口的江女士是其中之一,她此前因為患有股壞死4期,不能下床行走,生活無法自理,但在弘濟“保髖2+1”療法的系統治療下,正在逐步走向康復,現已可以行走、活動。
和江女士一樣,已經或正在步入康復的患者有很多。這次來自全國的上百名來鑒證和參與“助股立”行動的股骨頭患者,他們有的進行過置換手術,有的也嘗試了其它很多治療方法,但無一例外的是,他們都因為弘濟的“保髖2+1”療法而受益或康復。
此次援助行動不僅僅提供專家義診和針對貧困患者的援助政策,更多的是通過權威專家、科研院所,以及骨病專科醫院等的參與和示范,以期在全國范圍內以點帶面,逐步推廣應用弘濟“專業、規范、整體”的股骨頭壞死診療模式,從而加大股骨頭壞死的早期診出率,改善股骨頭壞死的治療效果。
打造“精神家園”傳承慢病管理模式
西方著名醫生特魯多有一句銘言:“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弘濟對這句話這樣解讀:醫學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個病人,但我們給病人的幫助可以是經常性的,其社會意義甚至超過了“治愈”。醫生的職責不僅僅是治療、治愈,更多的是幫助、安慰。
股骨頭壞死疾病病情復雜,治療周期較長,很多病人中途放棄,導致治療無法系統有效的進行。所以,弘濟醫院提出了把股骨頭壞死作為慢性病來管理的構想。弘濟為每一位股骨頭患者建立健康檔案,根據不同的病情采用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在不同的治療時期都給予咨詢和安慰,幫患者解決病痛。
通過醫學的幫助,股骨頭患者得以找回健康、保持健康、傳承健康。潘建民是武漢漢陽特種汽車制造廠的退休職工,1993年出車禍引起雙側股骨頭壞死,各種藥從1994年一直吃到2006年。家里的電飯煲煨藥都煨壞了好多個,病情一年比一年糟,一直得拄雙拐。
直到他用“保髖2+1”療法病情好轉,疼痛減輕。治療一年后,拍X光片骨小梁增加,骨密度增加,囊狀區減輕,到如今丟拐已經十年,一直穩定沒再復發。為此,他專程原創了一首“骨王的歌”致謝,并和醫護人員成為了朋友,時時分享生活近況,每年的病友交流會他都自發準備歌舞節目和妻子一起表演,以此帶動病友走出疾病的陰霾。
在“醫患一家親”的和諧的氛圍中,弘濟“保髖2+1”療法被口口相傳,于是有了山東病友團,宜昌病友團……各地病友組團來弘濟就診的奇觀。他們在與疾病的戰斗中變得豁達,在相互的鼓勵和支持中變得樂觀,他們的康復無不閃爍著生活的智慧和對生命的熱愛與豪情。而此刻的弘濟,不僅僅只是治愈疾病的醫院,更是股骨頭病友慰藉心靈的精神家園。
弘濟股骨頭壞死學術組走向全國
2019年5月9日,以弘濟骨科醫院股骨頭壞死專科為核心的世界中聯骨關節疾病專業委員會股骨頭壞死學組正式成立。該學組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骨關節疾病專業委員會委托以武漢弘濟骨科醫院骨科教授羅懷燦等人發起籌備。
骨科教授羅懷燦
這不僅僅意味著弘濟關于股骨頭壞死“專業、規范、整體”的診療模式得到世界范圍的認可,更標志著以弘濟“保髖2+1”療法為核心的股骨頭壞死治療方法將通過該學組的工作開展,真正實現以點帶面,從武漢輻射全國,造福更多的股骨頭壞死患者。
該學組將全面組織開展股骨頭壞死領域學術交流、新技術培訓、股骨頭壞死防治研究以及股骨頭患者教育、義診,進一步推動我國股骨頭壞死防治工作的開展和股骨頭診治的規范化,更好地為我國股骨頭壞死患者的治療康復服務,提高股骨頭患者生存質量。(通訊員 王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