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招聘會收獲很大,大大超出了我們的預期。”5月24日,在中南民族大學體育館舉辦的“我選湖北·夢圓黃岡”人才招聘會上,團風縣委組織部人才辦現場招聘負責人陳梅華一邊整理簡歷一邊向記者說道。
這次活動團風縣計劃引進到村任職大學生30人。當天上午,宣傳推介環節結束不到一個小時,陳梅華已經收到近20份簡歷。“加上此前在網上報名的20多人,很好的緩解了基層人才緊缺問題。”
各地都傳來了好消息,在麻城市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報名處,麻城市委人才辦現場招聘負責人唐敬東表示,這次打算招26人,但已經有40多人報名,而且像急需的金融學和農業等高層次人才,今天也有不少人報名。
招聘會活動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本次活動,共有4300余名應聘者入場求職,2504人現場報名,其中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高層次人才現場報名417人(博士4人、碩士413人),企業人才招聘現場報名596人,現場簽約或達成意向92人,大學生實習實訓現場報名1182人,大學生到村掛職或任職現場報名207人,鄉村醫生現場報名72人,大學生創業團隊現場報名30個。
據了解,自2013年以來,黃岡市啟動實施黃岡·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計劃,以“聚集人才,創新科技”為主旨,先后與62所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眾創空間建立合作關系,已吸引全國400多所高校近10萬名大學生實習實訓,引進4萬余名大學生到黃岡就業創業,并通過“綠色通道”引進碩士、博士1000余人。
黃岡市為何能吸引如此多人才?該市副市長張加強在當天活動中給出了答案:“黃岡機遇較好,政策疊加,后發優勢巨大。同時,黃岡一直以來求賢若渴,不斷搭建人才創新創業平臺,提供最優惠的人才引進政策,厚植人才干事創業的沃土。”
記者了解到,在湖北省“一主兩副多極”區域發展戰略中,黃岡是重要一極。黃岡緊緊圍繞加快建成區域性增長極,搶抓“一帶一路”、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等戰略機遇,已成功創建國家級黃岡高新區,建成黃岡產業園、中國?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黃岡化工園和南湖工業園4個產業園區,綠宇環保、晨鳴集團、伊利乳業、中糧集團、萬達集團等170多家企業入駐,形成了食品飲料、機械電子、紡織服裝、醫藥化工、新能源等重點產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LNG生產基地、窯爐生產基地和華中地區最大的乳制品生產基地。
同時,黃岡對參與實習實訓的大學生每人每月1000元生活補貼,并統一配建了設施齊全的實習實訓生活基地;對于在黃岡市就業的全日制博士、碩士研究生,連續5年分別給予每人每年5萬元、1萬元生活津貼;對大學生創業項目實行“五有”支持,如辦公場所、入駐獎勵、住房保障、資金信貸支持、創業服務;對引進在黃岡創新創業的“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等高層次人才,一次性發放安家費100萬元,連續5年每年發放生活津貼5萬元,對省“百人計劃”“楚天學者計劃”等高層次人才,一次性發放安家費50萬元,連續5年每年發放生活津貼3萬元。
為了留住人才,黃岡市還針對引進的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安排其子女在黃岡市區接受義務教育,不受戶籍限制,按照“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優先安排到優質公辦學校就讀。對高層次人才配偶采取調動、推薦安置等多種途徑予以妥善安排。
“我感覺黃岡是個宜居、宜業、宜游的城市,現在針對博士不僅每年有5萬元的生活津貼,在崗位方面還是因人設崗,非常符合我的要求。”華中科技大學光學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張斌在招聘會上告訴記者,他已經準備好在黃岡開始新的征程了。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黃岡市副市長張加強表示,黃岡在未來的人才大戰中將繼續不遺余力,立足于黃岡發展所需,做到大學生實訓就業選黃岡、人才資智回歸助黃岡、大學生扎根鄉村建黃岡,讓各類人才為黃岡的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通訊員 胡曉霞 艾蓓 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