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機動車數量增長迅猛,停車難、停車亂成為城市治理中的突出問題。如何緩解這一民生難題?
在北京,通過共享、挖潛、適度建設的思路,規范胡同停車,打造不停車街區;在上海,探索區域內各類停車需求和資源供給的統籌整合,實現“一對多”和“多對多”的循環服務模式,并利用互聯網技術引導車輛停放;在深圳,加大處罰力度,加強路邊停車收費管理;在宜昌,利用邊角地塊建成停車場,搭建智慧平臺有序引導停車需求……今日起,本版將推出“社會治理在身邊·關注停車難”系列報道,聚焦停車難題及各地探索,以饗讀者。
——編 者
停車難,已成為各大城市不得不面對的共同難題。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王府井地區,這一問題尤為突出。
王府井大街東側有一條堵車出了名的煤渣胡同。本來路就不寬,兩邊再停一溜兒機動車,更加逼仄難行,堵成一鍋粥是常事,胡同里車喇叭聲此起彼伏。“更嚴重的是,這條胡同是進出急診大樓的生命通道,一旦延誤了搶救,那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協和醫院綜治辦主任劉學明說。
近期,記者再次來到煤渣胡同,過去機動車隨意停放占道的情況不見了,一輛輛機動車從眼前“唰”的一聲駛過,一下就不見了蹤影。“以前繞著家門口轉圈兒找車位,現在把車停到地下車庫的固定車位里,再也不擔心車被剮蹭了。”家住煤渣胡同附近的謝東英阿姨感慨地說。
王府井地區如何解決停車難、停車亂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記者進行了采訪。
過去
“見縫插針都插不進去”
煤渣胡同全長301米,主路寬8米,呈東西走向。胡同西口距離王府井大街僅234米,胡同南側緊鄰北京協和醫院北大門急診大樓,胡同北側有多個小區,住著300余戶居民。
由于地理位置獨特,煤渣胡同周邊人流、車流密集,尤其是每年往來觀光旅游、看病就診的人群非常龐大。“經常你在路上走著,后面的車就按喇叭‘嘀嘀嘀’地催你。”謝東英說,胡同居民自己停車也成了大難題,“見縫插針都插不進去。”
煤渣胡同所在的王府井地區南鄰長安街、西靠天安門,位于“兩軸”交會處。東華門街道副主任蘇玥介紹,在王府井周邊未實現不停車的8條胡同中,僅可有序停放機動車398輛,但實際每天平均有約1300輛機動車停車需求,停車缺口巨大,區域內停車難、停車亂現象十分突出,嚴重影響了百姓出行及區域環境品質。“王府井地區商場寫字樓密集,停車資源豐富,適合通過‘共享車位’來解決停車難的問題。”東城區城管委副主任胡向軍介紹。
然而,要實現“共享車位”談何容易?首先是居民引導工作難。長期以來,居民習慣了占用胡同公共空間免費停車,對停車付費有抵觸心理;其次,周邊可共享的停車場均為商業配套停車場,經營企業并不愿意承擔居民共享停車;同時,商業配套停車場收費價格普遍較高,與居民可承受價格差距巨大。
記者了解到,位于核心地帶,王府井地區停車費用平均每月需1000元左右,最高的可能達到2900元,遠遠高于老百姓可接受的價位。另外,有的停車場白天停車位非常緊俏,要求居民車輛白天不能停放,這一規定并不是所有的居民都能接受。
改進
讓老百姓的車有地兒停、停得起
雙方利益難協調,緩解停車難,一時間竟卡殼了。
既然停車設施缺乏,那新建無疑是最直接的方法。過去,東城區已經實現不停車的胡同,大部分是通過新建停車設施實現的。比如北新橋街道的青龍胡同,因為2016年在胡同東段新建了停車場,增加了300個停車位,胡同東段就提前實現了不停車。同樣的,交道口街道的南鑼鼓巷地區的蓑衣胡同、福祥胡同、前圓恩寺胡同,也是因為建了停車場,為居民停車提供了“出口”,才實現了胡同不停車。
2018年5月1日,北京市出臺了新的停車管理規定,要求停車入位、停車收費,“就近停、免費停”成為歷史。《北京街道更新治理城市設計導則(公示稿)》則明確,首都核心區原則上不再對老城內現有街道進行拓寬,胡同遠期也將取消停車。東城區及時調整了解決胡同停車難的方向,“過去我們的思路是適度建設、挖潛、共享。現在這個順序顛倒了,變成共享、挖潛、適度建設。”胡向軍介紹。
“共享車位”成為大勢所趨,首先要疏通居民思想。針對長期無償占用城市公共空間使居民對于繳費停車的意識淡薄,東城區成立了由東華門街道、城管委、王府井建管辦等部門組成的工作專班,耐心地與居民面對面交流,使居民逐步接受“停車入位、停車繳費、違停必罰”的觀念。
“街道先后組織各類政策宣講會7場、居民座談會10余場,在宣傳政策法規的同時,認真聽取意見建議,正面回應居民訴求,消除思想顧慮,引導居民停車入地。”蘇玥介紹。
如何能讓百姓的車有地兒停,又能停得起?街道聘請了北京建筑大學專業團隊,對22家商業配套停車場使用狀況進行調查,掌握第一手材料。像王府井百貨大樓、apm購物中心等商廈的車位非常緊張,但也有一些商廈、寫字樓的停車場并未實現滿負荷運轉。
于是,由政府出面與王府井周邊的商業配套停車場進行協調。國旅大廈拿出10個車位、世紀大廈拿出20個車位、麗晶酒店拿出100個車位、新燕莎拿出200個車位……最后9家商戶一共協調出了630個“共享車位”,同時提供菜單式方案供居民選擇,比如晚上錯時停車每月300元、遠距離全天停放每月300元、近距離全天停放每月500元。最終,方案得到了商戶和居民的普遍認可。
謝東英在煤渣胡同附近的澳門中心租到了24小時停車位,“給我們居民的優惠價是500元一個月,能接受,關鍵是不用每天為找停車位煩心了,睡覺都踏實了。”
辦法
車位共享、挖潛、差異化收費
來到王府井大街,過了步行街繼續往北走,東側的柏樹胡同、甘雨胡同、西堂子胡同;西側的韶九胡同、北官場胡同、錫拉胡同……過去停車的位置,如今都安裝了醒目的阻車樁。每條胡同里還安裝了黃色的禁止停車警示牌,路面上施劃了“單向行駛”的黃底白色箭頭。“路寬了,天高了,心里舒暢了!”15條胡同全部實現禁停,面積1.65平方公里的王府井地區,成為北京市首個“不停車街區”。“下一步,我們將在王府井街區建設新的停車誘導系統,實現智慧停車,暢通微循環,進一步優化交通環境。”胡向軍介紹。
2019年,東城區將推廣王府井停車治理模式,繼續推進“不停車街區”建設,蘇州片區、青龍片區、國子監片區和東四片區,將被打造成東城四大不停車片區。一方面通過車位共享、挖潛等手段增加車位供給,緩解居民停車需求;另一方面,在不具備建設地面停車場的街巷胡同周邊,在符合核心區控規的前提下,積極探索建設地下停車設施。
蘇玥坦言,作為北京首個“不停車街區”,王府井街區在共享停車方面已有成功的探索,但一個地方的辦法不見得另一個地方就可以照搬。“城市管理要下足繡花功夫,解決停車難題要調動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凝聚大家的智慧,發揮眾人的力量,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蘇玥說。
面對“車多位少”的矛盾,一方面要引領居民因地制宜“擠車位”;另一方面開車人也要改變不文明的停車習慣,樹立“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的意識,共同維護街巷環境。
“胡同里停車是占用公共資源的行為,今后胡同里停車不再是免費午餐。”目前,東城區部分寬度合適的胡同已經開始施劃正規停車位了,胡同將實行“差異化停車收費”。
如何差異化收費呢?東城區副區長陳獻森以蘇州片區舉例稱,胡同中施劃了正規的停車位,但是在胡同中停車,收費也相對較高。如果將車停放到胡同端口的停車場,收費就會相對較低。不同社區所處的位置不同、停車資源不同、居民需求不同,停車收費也不同。“通過這種差異化停車收費的方式,規范胡同停車,引導大家減少占用胡同的公共空間,既保護了胡同風貌,便利群眾出行,同時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一舉多得。”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20日 11 版)
(責編: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