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長江經濟帶9家民間環保組織聯合發布的《2022年長江經濟帶1193處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信息公開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2年湖南、湖北、江西、四 川、浙江、上海、重慶、貴州水源地水質均達到III類或以上標準,其中浙江省自2020年-2022年起79處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均符合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標準,達標率100%。
本次評估的1193處水源地中水質超標水源地數量為16處,較2021年有所降低。
其中,湖南省從2021年超標8處削減為0處,江蘇省從2021年超標13處減為1處,安徽省2021年12處超標的水源地中11處(除霍邱縣城東湖水源地)2022年度水質均達III類水或以上,提升明顯。在16處水質超標的水源地中,云南省占10處,較之2021年8處不減反增,且尚存在3個水源地無法獲取其水質數據,故無法辨別其達標情況,亟須提升。
2022年長江經濟帶1193處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超標信息匯總 來源:《2022年長江經濟帶1193處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信息公開評估報告》
該報告由長沙綠色瀟湘環保科普中心(簡稱綠色瀟湘)聯合株洲市清藍環保志愿者協會、成都市錦江區綠氧生態環境保護中心、蕪湖生態環境保護志愿者協會、十堰滄浪綠道環保服務中心、南昌青贛環境交流中心、黔東南苗嶺生態公益發展中心、昆明環保科普協會、南京市建鄴區綠石環境教育服務中心9家民間環保公益組織共同發布。
報告從水質信息公開、水量信息公開、管理信息公開、水質達標、水量達標五個維度對2022 年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全部109個市州1061個縣級以上地表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及四川省18個地市(三個自治州除外)132個縣級以上地表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了整體評估。
整體來看,1193個市州水源地的信息公開情況還亟待提升,平均得分為39.94分,平均得分率為79.88%。其中浙江、江蘇、湖南地區的水源地排名靠前,云南、四川、江西地區的水源地排名靠后。
五個指標的總平均得分中,“水質信息公開”、“水質達標”和“水量滿足”三項指標得分率均超過 50%、“水量信息公開”與“管理信息公開”得分率偏低。
其中,“水質信息公開”平均得分最高的為浙江、江蘇、重慶地區水源;平均得分最低的為四川省水源地。“水量信息公開”浙江地區得分遙遙領先,貴州、上海地區得分率不足20%。“管理信息公開”平均得分最高的為浙江、江蘇、上海地區水源地,平均得分最低的為江西地區水源地,得分率僅為14.5%。
值得關注的“水質達標”得分來看,8處省/直轄市獲滿分,除云南、江蘇、安徽地區共計19 處水源地存在超標情況外,其余1174處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均符合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標準,達標率99.5%,較去年各地多處飲用水水源地水質超標的情況改善成效明顯。
“水量達標”由于目前無法獲取各地取水保證率,所以暫以當地缺水新聞作為評估依據。本次評估中安徽、江西、上海地區未出現缺水新聞,其余8個省 /直轄市均有水源地出現缺水情況。
水量信息公開平均得分率為28.5%,整體得分不理想、差異明顯。浙江省此項得分優勢明顯,得分率為90%,遠高于均值。此項評估中有5處地市獲滿分,其中浙江省4處(嘉興、麗水、臺州、紹興)、湖南省1處(湘潭),5處地市水源地均完整公示實際與設計取水量(市級每月/縣級 每季度)。另11省中1193處中尚有588處(49%)水源地未公示實際取水量以及設計取水量信息,在此項中均未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