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健全綜合交通物流樞紐網絡,進一步強化中部地區的大通道格局,湖北省持續推進國土空間規劃工作。3月31日,省政府正式批復宜昌市、隨州市、黃岡市和孝感市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加上3月28日已批復的襄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目前全省已有5個地市完成規劃批復。
在筑牢安全發展基礎方面,各地規劃均設定了明確的目標。例如,到2035年,五市耕地保有量合計超過303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超2620萬畝;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達近萬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控制在1.30—1.31之間;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不少于40%;各市用水總量控制在上級下達指標以內,有效強化資源要素約束與生態安全底線。
各市規劃也緊扣區域一體化發展大局,主動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重大戰略,著力構建優化有序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黃岡市將發揮武漢都市圈重要功能區作用,建設全國革命老區綠色發展示范區;襄陽市聚焦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打造漢江流域和鄂西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孝感市突出武漢都市圈重要節點功能,推動漢孝一體化發展;隨州市則以“漢十發展帶”重要節點為引領,積極對接武漢、襄陽都市區;宜昌市則聚焦打造世界水電旅游名城和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強化對長江中上游的輻射帶動。
在提升城鄉空間品質方面,各市聚焦優化中心城區空間結構與用地布局,優先保障先進制造業、科技創新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強化藍綠空間系統布局,推進城市更新與國土綜合整治。
各地還紛紛強化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如黃岡重點保護東坡赤壁、禹王城遺址,襄陽加強古城及“古隆中”遺產保護,孝感突出孝文化和紅色文化傳承,隨州推進擂鼓墩大遺址保護,宜昌則強調三峽文化、三國文化、巴楚文化融合發展。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各市注重基礎設施統籌布局與“平急兩用”設施建設,加快構建互聯互通的區域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宜昌、襄陽兩地將聯動周邊城市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孝感、隨州、黃岡則注重與武漢都市圈交通協同發展,提升整體樞紐能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