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屆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論壇3日在武漢舉行。中國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以下簡稱“長航局”)局長劉亮在論壇上表示,長江是全世界運量最大、通航最繁忙的河流,長江流域各方正緊密協同合作,致力將長江打造成“世界內河水運樣板”。
12月3日,航拍長江湖北段陽邏港。 郭凱 攝
長江水系內河航道占中國內河50%,港口碼頭泊位占90%。朝著打造“世界內河水運樣板”目標,長江航運持續提升“含金量”。
自2005年起,長江干線貨物通過量首次躍居世界內河首位,至今仍位居世界內河首位。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達31.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達2177萬標箱,三峽樞紐通過量達14650.5萬噸,同比增長7.6%、6.9%、10.5%,均創歷史新高。
目前,長江億噸大港達15個,萬噸級生產性泊位達451個,長江引航年均引領中外船舶6萬余艘次。2012年以來,長航局改善干線航道2600多公里,萬噸級船舶可直達武漢,五萬噸級船舶暢行南京,基本形成了江海聯通、干支銜接、局部成網的總體格局。
據《2022長江航運發展報告》顯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明顯,支流保護修復、長江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工作深入推進,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得以強化。目前,300余艘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動力船舶在長江投用,3.3萬艘內河船舶基本實現“零排放”。
此外,長江電子航道圖已覆蓋長江干線2688公里航道,聯通金沙江、贛江、信江、漢江、嘉陵江等支流高等級航道2051公里,初步構建長江水系“干支聯通”電子航道“一張圖”。
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何建中認為,應更好發揮內河航運潛能優勢,提升鐵水聯運、江河海直達運輸比重。同時,要加快內河航運綠色化轉型,推動內河航運數字化智能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