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舒威 楊大斌)金水河畔的法泗街,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種田、采蓮是一直都是法泗農民賴以生存的技能。大路村,原本只是一個和周邊村一樣普通的落后村落,近年來在村民、優秀退伍軍人、武漢銀河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胡賢和的帶領下,通過土地流轉,建設美麗鄉村,徹底改變了原本落后的村容村貌,讓農民都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農村住宅;種養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卓有成效,農漁畜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好一幅山青水秀魚米香,樂業安居人和美的新農村和諧景象。今天就讓我們走近胡賢和,讓我們看看這位武漢市最美退役軍人。
大路村南臨下涉湖,西靠金水河,北依魯湖。如今放眼望去,縱橫交錯的種養基地環繞村莊四周,一棟棟整齊劃一的怡山灣農民新居位居其中,散布著星星點點的綠樹、涼亭、休閑廣場等,形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孩童們在綠蔭場上嬉鬧奔跑,老人在涼亭下互拉家常,喜愛廣場舞的村民在廣場上翩翩起舞,好不熱鬧。
時間流轉到16年前,土地貧瘠的大路村還是無主導產業、無集體收入、無經濟來源的“三無村”處于“耕田耙地全靠牛、栽秧割谷全靠手、運進運出全靠肩、有收無收全靠天”的狀態,農業生產條件落后,村居大都是“明三暗六”的老式平房,衛生環境差。面對這種情況,胡賢和深刻認識到落后的基礎設施是制約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阻礙農民增收的最大瓶頸。
自2008年起,胡賢和按照“土地流轉、土地整理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養殖、種植與農產品深加工相結合”的思路,由胡賢和創辦的銀河公司主導,實施整村推進建設新農村,以規模化養豬為依托,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以土地流轉、土地整理和完善農業基礎設施為前提,發展設施農業和規模經營。
通過胡賢和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銀河公司共計流轉大路村及周邊法泗村、珠琳村共計約4500畝土地,建成蔬菜基地1000畝、湘蓮藕基地1500畝、綠色水稻基地1000畝、生態魚塘1000畝。墊資6000余萬元建成怡山灣一期228戶農村新社區,戶均居住面積160㎡,極大的改善了流轉土地農戶的居住條件。社區還配套建設了養老、托育、健身、停車、充電、便利店、早餐店、菜市場、衛生室等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還免費為農戶安裝了沼氣灶和太陽能熱水器,實現了“家家燒沼氣,戶戶太陽能”,還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并倡導垃圾分類收集,為低碳、清潔新農村建設做出了有益探索。
在鄉村產業發展的同時,胡賢和不忘帶領大家共同富裕。他牽頭創辦了江夏區法泗漁牧技術協會,通過“公司+協會+基地+農戶”模式,協會成立至今共發展會員200余戶,戶平年純收入達到20萬元。他還通過提供就業崗位和入股分紅的方式,保障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固增收。
2022年,怡山灣流轉土地農民人均年收入已達到5萬元以上,農民生活及收入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呈現出“萬頭豬場興旺,千畝荷花斗艷,百畝水面魚躍,十里新村盎然”的和諧新農村景象。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