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5日,2023縣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會上重磅發布了《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湖北省仙桃市、大冶市、宜都市、潛江市、棗陽市、枝江市、漢川市、天門市等8個縣市入圍2023縣域經濟百強榜單,數量與2022年持平,入圍數量居中部第一、全國第四。其中,仙桃市2022年GDP達到1013.14億元,成為湖北首個“千億縣”。
從榜單來看,江蘇省是入圍縣市最多的省份,多達23個,近乎占榜單的四分之一。相較2022年,此次湖北入圍的8個百強縣市中有7個縣市的名次均有所提升。其中,仙桃市由65位提升至56位,大冶市由67位提升至57位,宜都市由68位提升至63位,潛江市由83位提升至77位,棗陽市由84位提升至80位,枝江市由89位提升至83位、漢川市由91位提升至86位,顯示出我省縣域經濟呈現出“爭先進位”的良好態勢。
縣域是經濟發展的底盤,縣域興則國家強。如何入選全國百強縣榜單?專家告訴長江云新聞記者,2023賽迪百強縣設置評價“雙門檻”,即GDP≥6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億元,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水平4個一級指標,以及8個二級指標、27個三級指標進行綜合評價。與往年相比,本次評選標準“門檻”更高,今年新增了城鎮化率等3個指標,構成了更為科學、完整的縣域評價體系。
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袁保鴻在接受長江云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整體來看,雖然湖北進入全國百強縣市的數量和去年持平,但要看到,相較去年,湖北的縣域經濟發展明顯出現了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穩中向好的新氣象。
袁保鴻解釋說:“新氣象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湖北出現了千億縣,2022年,仙桃市GDP突破千億,成為湖北第一個千億縣。二是湖北的百強縣數量屬于中部第一,全國第四,排名靠前。三是湖北縣域經濟的發展質效水平比較高,比如說,湖北的8個百強縣平均GDP為856.5億元,平均城鎮化率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同時,湖北百強縣的第二產業占比平均為48.4%,高于全國百強縣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種種跡象表明湖北縣域經濟的發展質量在提升,結構在優化。”
在袁保鴻看來,湖北下一步要繼續在貫徹二十大精神、新發展理念以及強化工業引領、城鎮化支撐、創新驅動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這樣才能整體提升湖北縣域經濟的發展質量,從而提高湖北縣域經濟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