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李麗麗)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口比例不斷增加。為了滿足老年人的文化需求,促進社區精神文化建設,7月15日上午九點半,創業社區聯合達觀社工在保利·茉莉公館6棟的地下車庫舉行藍玉黃梅戲班老年課堂第六節培訓活動。本次活動旨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讓老年人在享受晚年生活的同時,也能夠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本次課程由永芳古戲院吳老師擔任講師。
課程開始前,吳老師帶領大家回顧《女駙馬》整體篇節。在復習過程中,有的阿姨忘記了具體動作,但是經過兩三遍的復習,也完整地學會了。俗話講,“溫故而知新”,只有一而再、再而三的練習,才能將黃梅戲練的越來越好。
今天的“重頭大戲”是排列隊形。黃梅戲隊形以流暢的動作、優美的姿態和華麗的水袖為特點,充分展現了戲曲的藝術魅力。吳老師通過考察大家的動作基礎,選擇了“倒三角形”的隊伍排列。每個阿姨熟悉自己的站位后,吳老師帶領大家邊跳邊唱,從頭到尾將《女駙馬》順了下來。
最后,吳老師告訴大家,黃梅戲的精氣神是最重要的。作為業余人員,大家的動作肯定比不上專業人士,但是,唱戲時大家要昂首挺胸,充滿精氣神,才能將黃梅戲的魅力充分發揮出來。
今天下雨,地下車庫顯得異常潮濕悶熱,蚊蟲較多,社工貼心地為大家準備了驅蚊液和礦泉水,做好了后勤保障工作。在培訓過程中,社工也細心地詢問各位阿姨的需求,做到“事事有回應”。培訓結束后,社工將本次培訓的照片與視頻分享在黃梅戲群里,讓大家可以看到自己的訓練狀態,有利于精進技藝。阿姨們給社工小李豎起大拇指,感謝她的協助。達觀社工將“助人自助”理念真正貫徹在實踐中,成為了居民與社區之間的重要橋梁。
黃梅戲作為中國傳統戲曲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通過開展黃梅戲老年課堂,可以讓老年人在享受晚年生活的同時,還可以讓老年人學到新的技能,激發她們的藝術興趣和創造力。在練習黃梅戲的過程中也能夠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豐富她們的精神生活。同時黃梅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通過社區開展黃梅戲老年課堂,可以讓更多的老年人了解和接觸到這門藝術,從而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