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洪媛)7月13日上午九點半,關東街道創業社區聯合達觀社工在保利·茉莉公館6棟的地下車庫舉行藍玉黃梅戲班老年課堂第五節培訓活動。回首以往的培訓,不知不覺黃梅戲培訓進程已經進行了大半,從第一次培訓到現在,培訓過程中縱然有挫折困難,縱然有炎炎夏日的阻擋,但是依舊澆不滅阿姨們對黃梅戲的熱愛之情。
本次課程由永芳古戲院戲院的吳老師擔任講師。在課程開始前,吳老師講解了今天的主要學習內容——復習前兩段,學習第三段,并且需要熟練地將《女駙馬》整體篇節順下來。
接下來,吳老師帶領大家復習《女駙馬》選段中的第一、二段,基于這次復習,能夠發現大家對黃梅戲的動作、表情的掌握都更加的熟練準確。這恰恰說明了復習的重要性,黃梅戲的練習就像讀書一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復習結束后,今天的主要學習內容正式開始,吳老師身穿水袖講解袖法的動作要領,歸納為勾、挑、撐、沖、撥、揚、撣、甩、打、抖、繞、卷、旋、涮十四個字,并將動作拆分細化,逐字講解,分段演示。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一起進行跟唱練習,一邊隨著老師動作的變換不斷調整自己的姿勢和表情,力求讓自己的動作過渡銜接的更加自然完美。
本次培訓活動結束后,社工像上節課一樣,將老師的完整動作發在黃梅戲群里,方便大家自行練習。同時,由于練習地點在地下車庫,比較陰暗潮濕,蚊蟲較多,社工還貼心地準備了驅蚊液,讓每一位阿姨都能安心且舒適地練習。
黃梅戲的練習非一日之功,要多加打磨后精進。黃梅戲文化博大精深,深深植根于民間大眾,有廣闊且深厚的群眾基礎。而創業社區黃梅戲班的成立和開展,讓更多喜愛黃梅戲但對黃梅戲了解不深的人們有了了解專業黃梅戲的機會,也為大家練習專業黃梅戲搭建了一個平臺。這不僅僅豐富了社區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業余生活,也為大家接觸專業黃梅戲提供了一個契機,不再局限于在私下里非系統非專業的練習,黃梅戲班的開展對黃梅戲地傳承和發揚也具有重要作用。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