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增強青少年節水護水的意識和綠色環保的理念,7月6日,常鑫社區掛職副書記李露露鏈接資源,對接武漢市城市排水發展有限公司黨委,聯合武漢市公共交通集團黨支部、武漢市萬幫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帶領20余名家長和青少年到北湖污水處理廠共同開展“一滴污水的‘重生’之旅”——七彩少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北湖污水處理廠是國內一次性建成的規模最大的污水處理廠,近期規模80萬噸/日,遠期規模150萬噸/日,占地面積約1400畝,是國家“長江大保護”和武漢市“四水共治”關鍵工程。
走進北湖污水處理廠,干凈整潔的道路,整齊劃一的綠植,徜徉其中,不由得身心暢快。“這是到了公園嗎?污水在哪?”孩子們發出感慨。工作人員指著一旁的池塘說道:“這就是原來黑丑的污水,經過凈化處理,搖身一變“重生”為一灣清池?!敝兴赜脼榫G化用水提供了新的思路,用于園林綠化、水系景觀、市政道路沖灑等,是解決水資源缺乏的有效措施。
北湖污水處理廠的工作人員首先強調了安全注意事項,然后熱情地帶領大家參觀了治水科技館。藍白主色調的展廳里,設有沉浸式L幕、3D數字影院、交互展示裝置等大型多媒體設備。大家全方位的了解了污水處理的全過程和武漢污水治理的發展歷程。
虛擬現實技術制成的3D漫游動畫,讓孩子們實現對各單元污水處理設施的三位立體可視化,身臨其境般進行場景觀摩學習。從深隧泵房、粗細格柵間到膜生物反應池、A/A/O生物池、二次沉淀池……孩子們對各個處理環節充滿好奇,工作人員也一一耐心地給與解答。
當渾濁的污水經過一系列復雜的流程變成清澈的水時,大家對污水的“神奇變身”紛紛驚嘆不已,也領略了科技賦予水資源循環利用的魅力。工作人員把污水處理廠比喻為城市的“腎臟”,城市的污水進入“腎臟”后,經過處理變成無污染的清水,排入江河湖泊進行生態補水、改善水質,真正做到“凈兩江之水、潤三鎮人家”。
“紅磚”“綠地”相互輝映,一片片光伏板整齊劃一躍然于眼前。“光伏電站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運營期內每年可提供約2200萬度的綠色清潔電能,相當于節約發電燃煤約0.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約2萬噸,環保效益突出,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工作人員說道。一片片小小的光伏板竟然有如此大的作用,孩子們不禁拍手稱贊,感嘆科技力量的偉大。排水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會進一步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搭建更多公眾參與的環保設施平臺與渠道,助力城市綠色低碳發展。
通過參觀學習,青少年們對污水處理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進一步增強了環保意識,大家紛紛表示要把“一滴污水的‘重生’之旅”講給身邊更多的人聽,節水用水從我做起。暑假期間,常鑫社區還將陸續推出更多有意義的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在對青少年進行科普教育的同時促進親子關系的良好發展。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