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吳曉彬 張春紅 韓彪)隨著武漢市江夏區的快速發展,區衛健局采取重視人才、尊重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人盡其才等七條舉措,越來越多“金鳳凰”紛紛加入江夏區衛生健康事業這棵“梧桐樹”,成為新江夏人,提升了江夏區的醫療服務能力,市民大病在區內就診的越來越多。
胡波:首個博士后研究生落戶,中醫、肛腸科“一肩挑”
“我的家人都在武漢,我比較看重江夏這個平臺,更看重這家醫院未來發展潛能”。胡波,主任醫師,湖北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他不僅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內傷伏氣致病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室主要傳承人,也是2021年9月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首個引入的醫學博士后。醫院非常重視人才,被醫院任命為科主任的胡波作為學科帶頭人的同時,也感到肩上的分量。
對中醫·肛腸科學科未來發展與規劃,胡波有著他的見解與構想:“要進一步實行??萍毞?,緊緊把握學科發展方向,在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方法上做‘加法’,在病人數量與服務質量上做‘乘法’,發揮中醫專業特色與優勢,為學科長遠發展奠定基礎?!?/span>
駱德強:首次引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承擔者
“駱德強,南昌大學重癥醫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副主任醫師,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主持省級課題3項,單第一作者SC15篇,中文核心及科技核心11篇。”該院人事科長辛從軍介紹起重癥醫學科“駱博士”時如數家珍。2022年8月,駱德強作為人才引進從江西省上饒市第五人民醫院(三甲)引至該院,現為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
在他的帶領下,該院重癥醫學科先后獲評“武漢市臨床重點專科”,通過“湖北省臨床重點專科”評審。
朱燦敏:醫院神經介入診療“開啟者”
“目前,每年神經介入量超500臺,其中四級手術120余臺。其中急診顱內動脈取栓術50余臺,再通成功率大于90%,90天良好預后率大于50%;靜脈溶栓去年全年超200例,平均DNT時間接近45分鐘。”
朱燦敏,副主任醫師,貴州醫科大學神經病學碩士研究生、蘇州大學神經病介入在職博士,第七批武漢市中青年醫學骨干人才。2021年10月,他從武漢市第五醫院神經內科引入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擔任科室學科帶頭人、科主任全面負責該院神經內科工作,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發表文章20余篇。
“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有限的,自己一個人會的技術,能幫助幾個病人?多幾個醫生能夠有處置復雜手術的能力,就能讓更多的患者受益?!敝鞝N敏主任經常給年輕醫生當手術助手,年輕醫生的病患查房全程跟著指導……“放手,但要擔責任?!敝鞝N敏說人命關天的事,一點都馬虎不得。近年來,在他的帶領下,神經內科能獨當一面的人才越來越多,很多高難度的手術已逐漸成為該院神經內科常規治療手段。
兩對“夫妻檔”:專家把江夏當成第二故鄉
“都快10年了,我們早把這里當成了第二故鄉。”被稱為腹腔鏡“夫妻拍檔”,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胃腸科主任戴少華和婦科主任段麗君,是2016年來到醫院的夫妻倆,在各自的科室開展微創手術、發展亞??婆囵B年輕醫生……段麗君說,有幸見證協和托管帶來日新月異變化,更目睹了醫院整體搬遷后拓面提質蓬勃發展,有醫院這個平臺,他們的個人業務能力、管理能力都得到加強,堅信醫院發展必將越來越強。
33歲的何燕超是呼吸與危重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也是主治醫師,曾在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工作8年。2020年,他作為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在武漢雷神山醫院工作了兩個月。援鄂期間,何燕超看到了江夏的生機和發展。兩年多來,他一直關注著江夏,和當年江夏區的“戰友”保持著友好聯系。
“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在呼吸介入等專業方面,可以給我提供更大的舞臺,讓我學有所用,更有成就感。”談及從上海三級醫院“跳”到武漢基層醫院,何燕超覺得一點都不虧,他笑稱,“我還年輕,想要更多地挑戰自己”。
何燕超加入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后,先后獨立開展了超聲支氣管鏡下活檢技術、惡性氣道狹窄介入治療技術(包括病損切除術、球囊擴張術、支架置入術、氣道黏膜下注射術、激光治療等)、CT引導下肺結節消融術等新技術,將呼吸專科新的技術轉變為常規治療手段。CT引導下經皮肺穿刺活檢半年完成了60例,既往一年不超過10例。今年10月,呼吸科擬開設呼吸危重癥監護室(RICU),何醫生將開展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氣管切開、PiCCO血流動力學監測等技術。
何燕超的妻子孫偉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碩士研究生,也是主治醫師,曾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規范化培訓3年,在復旦大學附屬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老年科工作4年。
為了攬才,今年4月,江夏區衛生健康局又將孫偉引進到江夏區婦幼保健院內科團隊。區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艾學才說:“孫偉是呼吸內科碩士,從事老年科疾病、呼吸內科,熟悉支氣管哮喘、高血壓、糖尿病等內科疾病的診療,具備扎實的醫學理論和臨床工作經驗,加強了江夏婦幼保健院內科團隊的力量?!?/span>
在“夫妻檔”的示范帶動下,同樣被引進的還有“白求恩式好醫生”,全心全意解除病患疾苦的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江喜姣醫生。
高端人才:帶動學科領域長足發展
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病理科主任尚士宣加盟后,改變了該院病理診斷“靠外送”歷史,帶領團隊使病理科從小到大,從弱到強,一舉通過湖北省病理質控中心的免疫組化等6項質控,實現與市級三甲醫院并跑。尚士宣介紹,剛到醫院,覺得各種條件都欠缺,但院領導配人員、給設備,但凡她的合理要求都盡量滿足,讓她覺得留在這里“有奔頭”。
區第一人民醫院手外科主任陳冬生實施了江夏區第一例斷指再植術;介入科主任高斌把江夏從來沒有的栓塞技術發展成目前的常規化治療手段,率先實現在區級醫院腹膜支架植入處置主動脈夾層;心血管內科主任鄧昭武“探秘”心血管介入診療“盲區”,通過“中國胸痛中心基層版”“綜合防治卒中中心”國家級認證;腫瘤科主任金娜博士帶動腫瘤專科化治療……每一個引進的高端人才都起到了學科帶動作用,實現著一個又一個“從無到有”,帶動醫院在該學科領域的長足發展。
據了解,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先后成功引進碩士以上、副高級人才25人,其中,醫學博士后1人,博士研究生5人,擔任學科帶頭人14人;引進碩士100多人,為醫院高質量發展集聚了核心競爭力。
王潔:基層醫療健康“守門人”
今年35歲的王潔是江夏人,曾就讀于上海中醫藥大學。2014年研究生畢業后,入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梨園醫院ICU,這一干就是8年。2022年,家住在江夏區紙坊街的她在網上看到了湖泗衛生院的招聘信息,經過再三考慮并得到家人支持后,參加招聘考試,并于今年2月6日進入湖泗衛生院工作。
王潔的到來,填補了湖泗衛生院ICU的人員空白。王潔把B超機從門診推進住院部。“以前,這臺機器只用于門診部,去年年底衛生院新建了住院部,B超機的使用范圍可以更大。我在這方面有些經驗,可以教會大家怎么通過B超機監測住院患者身體指標以配合治療。”王潔說。
她還在全院醫生面前講解了除顫器的使用。“除顫器不應該只是‘躺在’急救車里,我們得常練手,以備不時之需?!蓖鯘嵳f,自己向同事們傳授經驗的同時,也能學到不少知識,在交流中相互促進。
“種下金梧桐,引得鳳凰來!”近幾年來,為了吸納人才、留住人才,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出臺了人才引進、培養和考核管理辦法,在引進學科帶頭人上予以安家費、3年專項人才津貼、過渡性住房等福利待遇,并協助解決家屬工作或戶口轉入事宜,報銷學業深造費用、鼓勵科研學術活動等,多措并舉堅定實施“人才建設”戰略,不斷提升醫院醫療服務能力,讓周邊居民能看好病、好看病。為充實基層衛生機構,江夏區衛生健康局共招考188人,其中本科生及以上學歷占96%,成為江夏農村居民的健康“守門人”。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