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武漢網站
急救資源下沉 服務鄉村振興
2023-04-19 14:05:18   來源:今日湖北

1681969889206052.jpg

本網訊(作者:劉家敏) 4月中旬,筆者參加人社部高層次專家國情研修班,在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參加一周研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二十大報告、領悟井崗山精神、考察鄉村振興等。期間出席江西省“國家高層次人才對接洽談會”,與五市醫院代表會商急救發展;還調查了井崗山市農村急救現狀,和全國部分地方一樣,鄉村醫療急救體系發展不平衡,與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還有差距。因此,要弘揚依靠群眾求勝利的井崗山精神,把急救資源下沉,推進鄉村振興。    

    一、明確急救資源下沉是振興鄉村的重要保障                                    

在和江西省南昌、鷹潭、宜春、吉安、井崗山等市急救同仁溝通了解到,各地農村醫療急救體系發展不均衡。吉安市醫療急救中心2015年成立啟用,現有財政編5名、編外用工10名,基本滿足120指揮院前急救需要。所轄井崗山市和大部分縣市區一樣,尚沒建獨立的急救中心和120調度指揮系統,撥通“120”后通過電信分別自動接入就近的市醫院、二醫院、中醫院,只有8臺救護車(含3臺負壓車)收治傷病員。井崗山市15個鄉鎮衛生院均無救護車,也無配套急救設施,難以開展院前急救。

4月19日到井崗山市神山村、大倉村參加鄉村振興實踐案例教學,看到紅色旅游、綠色產業等成果。在調查村民就醫情況時,神山村82歲老支書彭水生介紹,過去有村衛生室,但村醫幾年前回鎮上了,現在看病買藥得花一個小時到茅坪鎮,十幾個留守老人就醫難。一位鎮干部解釋,因醫護人員緊缺,只能安排到各村巡診。龍市鎮大倉村一女店主說村上沒衛生室,村主任表示就醫可到鄰村衛生室。

1681969989648377.png

(劉家敏詢問神山村老支書彭水生村衛生室情況)

國情研修班重點學習跨越時空的井崗山精神,領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精神內涵:“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于勝利。”自覺用井崗山精神指引行動。當站在小井紅軍醫院舊址,看到1928年軍民募捐建起的木質結構、上下兩層32間的首家紅軍醫院,曾在醫護人員、藥材和器械嚴重缺乏情況下,救治了一批批軍民傷員,最后還遭到反動派屠殺時,讓人感奮:這是我黨我軍醫療衛生事業發源地,是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歷史見證,在今天和平新時代更應守護群眾健康。

1681970035274311.png

湖北省及各地市、縣均出臺了院前急救體系建設方案,強化農村急救領導責任與組織保障,明確市州急救中心公益一類事業編制不少于20人、縣級120指揮中心編制不少于10人、鄉鎮衛生院急救站救護車1臺以上、村衛生室配置自動體外除顫器等,把人、才、物等急救資源配置到鄉村。十堰市2005年成立市急救中心、各縣市區120指揮中心和市縣鄉三級醫院急救站,現有151家2670名急救人員、393臺救護車、1架直升機、20只急救船,在全國率先建立健全了農村急救和陸、空、水聯合救援體系,打造出全市城鎮15分鐘、鄉村30分鐘急救圈與1小時航空醫療救援圈。  

實現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國建設的根本目的,改善農民健康是鄉村振興的終極目標,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因此,必要筑牢農民群眾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加快優質醫療急救資源下沉和均衡布局,健全縣、鄉、村高效的農村急救體系,讓廣大農民群眾就近就急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救治服務。在祖國每一個角落,打120都應得到及時急救。呼吁早日出臺國家《院前急救法》,建立完善國家、省、市、縣、鄉、村六級急救體系,把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服務鄉村振興,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把握急救防重癥減傷亡的特征,服務鄉村振興                     

吉安市急救中心和五市醫院急救同仁介紹:一方面農村地區急救體系不健全,編制人員、救護設備、調度系統缺乏;另一方面社會急救意識不夠強,各界對120急救不了解,科普培訓不到位。有必要科普急救常識與技能,推進農村急救下沉,服務鄉村振興。  

1681970064269495.png

(在竹溪縣村民家調研農村急救需求)    

(一)急救的目的就是防重癥減傷亡                           

120急救是在事發現場開展的緊急救護、轉運監護各類急危重癥傷病員的活動,是120急救中心站,醫療機構和其他救援單位與個人,在傷病員送達醫療機構之前院外開展的社會急救活動。                            120接報有傷病員時,就會按照“就近就急就能力就意愿”與“急救責任區”,立即派出救護車提供急救服務。其目的就是:通過快速準確的院前急救或醫療救援,有效防止輕癥傷病員病情惡化轉化為重癥,盡可能的降低急危重癥的死亡率、致殘率,提高搶救成功率,最大限度地保障群眾生命安全。120急救是國家治理、醫療服務和公共衛生的綜合表現,是健康中國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鄉村振興的要求,具有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大意義。

1681970050959591.png

(十堰120健全城鄉一體化急救“綠色通道”)  

(二)深刻把握120急救的特征,加速下沉到鄉村

    一是120求救與調度急救出車的及時性、準確性。速度和質量是急救的靈魂,120是政府設置的救命熱線,當出現傷病員或突發事件危及生命安全時,都可撥打120求救,盡可能地報清具體位置和病情癥狀。120接警后,會根據傷病員具體情況,迅速派出救護車。調度員應發揮專業作用,指導求救人自救互救解除危機,如指導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排出氣管異物等,提供及時高效的服務,不僅讓病情得到緩解,還能減輕國家醫保、社會和個人各種負擔。

二是健全城鄉急救體系的高效性、保障性。急救體系的健全和高效是院前急救的根基,近年來各地推進城鄉120急救一體化建設,實行分區分級分類救治,重癥及時轉送上級醫院,有效減少了輕癥拖延至重癥、因重癥危及生命的現象。十堰建立城鄉急救聯動體系,醫療急救專家下基層、創建村衛生室急救點,讓救護車、直升機、急救船直達家門口,確保每一位傷病員得到高效救治。

三是急救服務的復雜性、專業性。復雜和專業性需求是院前急救的挑戰,大部分120呼救傷病員居家,少部分在室外各種場所,特別是一些意外突發狀況,急救環境復雜,而且病種多樣,要在各種復雜情況下搶救傷病員。縣級以上醫院均建立了院前院內急救綠色通道,通過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危重兒童和新生兒救治等“五大救治中心”,及其他專科重癥監護室,切實提高了重癥救治水平,有效減少了死亡率,降低致殘率。十堰市還創建了中毒、燒傷等救治中心,針對病種傷情的復雜性多樣性,在院前急救中“關口前移”,提高現場檢傷分類救治能力,傷病員能快速進入院內各大“救治中心”,成效顯著。

四是急救科普培訓的重要性、科學性。急救知識的推廣和普及是社會急救的希望,十堰120開展急救常識進社會培訓活動13年,近年力推城鄉普配AED,151家急救中心(站)培訓群眾49萬人次。實踐證明,群眾掌握正確撥打120、心肺復蘇、溺水救治、外傷包扎等基本急救技能后,已能在必要時開展救人自救。因此,社會各界都要開展急救宣傳培訓,特別是要到農村地區科普,幫助基層群眾多渠道學習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提高急救意識和能力,共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鄉村振興。

 (作者:劉家敏,十堰市急救中心主任、二級研究員、教授)

編輯:曉穎

1681969963714349.jpg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中文有码字幕日本 | 亚洲免费一级字幕 |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影院 | 日本一区二区三不卡精品区免费 | 一级a爱片日韩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点击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