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通訊員:李珊芙、杜進)2月2日上午,武漢大學法學院紅色法治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實踐隊來到紅安縣融媒體中心,向紅安縣有關負責人請教紅安縣宣傳紅色法治文化的經驗,并觀看相關作品。
圖為實踐隊員在融媒體中心門口合影
走進縣融媒體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巨大的指揮調度中心。“最紅安”公眾號的工作人員在指揮調度中心中聚精會神地工作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指揮調度中心
之后,我們跟隨工作人員的腳步,參觀了新聞演播廳、編輯制作室及播控機房,并觀看了近兩年來紅安融媒全媒體記者團隊創作的融媒作品,在參觀過程中,我們既被紅色文化宣傳片所吸引和感染,也被工作人員們奉獻宣傳事業的熱情和激情所感動。
圖為融媒體中心團委書記X向實踐隊員介紹融媒體中心情況
圖為實踐隊員參觀演播大廳
隨后,我們回到會議室,與紅安縣融媒體中心、紅安縣校辦相關負責人開展訪談調研。紅安縣融媒體中心X主任向我們介紹了紅安縣相關工作情況。紅安縣融媒體中心于2019年3月8日正式掛牌成立,中心現設立九個平臺,包括電視、廣播、“最紅安”微信公眾號、紅安網、“云上紅安”APP以及抖音號,視頻號等。近兩年 “最紅安”微信公眾號成績斐然,在全國縣級媒體的排行榜中,始終位列前50強,去年連續12次進榜,年度排名是第23名。在湖北所有縣級市中排在第一。
在工作成果上,紅安縣融媒體中心在紅安網上制作了“理想照耀中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專欄,在云上紅安app上制作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專題,在抖音平臺上上傳了“重溫紅安紅色記憶”、“在黨五十年紀念章發放”、“學黨史、傳精神、跟黨走 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革命老區行”等宣傳短視頻,得到了網友的廣泛關注和點贊。
工作人員們還向我們傳授了紅安縣融媒體中心開展紅色宣傳的秘訣。紅安縣融媒體中心在紅色文化宣傳上下大功夫。每年,融媒體中心利用大量版面、時段進行紅色宣傳。為了拓寬宣傳路徑,融媒體中心緊跟潮流,與“將鄉紅”食品集團合作,專門成立了抖音號宣傳紅色文化。去年,融媒體中心舉辦了獨具特色的紅色講解員大賽,從報名開始到整個比賽結束,前前后后持續了四個月,吸引了全國各地約七八百名講解員報名參加,得到《人民日報》、央視媒體和省級媒體的持續關注。同時,去年第二屆“蘇區法制研究論壇”暨第十二屆“法治湖北論壇”在多地舉辦,紅安作為分會場之一。紅安縣融媒體中心制作的宣傳片在開幕式上播放,引起了較大反響。
圖為實踐隊員與紅安縣融媒體中心、紅安縣校辦相關負責人開展座談
紅安縣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多為本地人,他們懷著對紅安文化的熱情,參與到紅色文化的宣傳工作中。紅安縣融媒體中心x主任在介紹時說:“大家也知道我們是一個著名的將軍縣,也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紅色文化歷史悠久,現在我們自己也有責任要把紅安宣傳好,把紅色文化宣傳好。”樸實的話語令我們無比動容。紅安縣融媒體中心還要求編輯、記者在平時工作中要多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與紅安縣檔案館緊密合作,由紅安縣檔案館擔當專業顧問,為紅色宣傳把好“質量關,這些舉措都讓紅安縣紅色法治文化的宣傳蒸蒸日上。
在本次參觀和調研結束后,實踐隊員們感觸頗深,他們在鏡頭前向全體紅安人民說出了自己的感想。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徐緯: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紅安人,對這次參觀的體驗應該說是更加深刻,我們也想是把這些先進的做法傳播到更大的舞臺,讓更多人了解紅安。
圖為實踐隊員接受紅安縣融媒體中心采訪
武漢大學法學院學生孫敖栩:通過本次實踐活動,我們能夠感受到紅安縣融媒體中心每位工作人員,對于宣傳紅安紅色精神的熱情、激情以及干勁。我們自己在精神上受到了非常大的感染,這對我們今后開展學習、研究,以及對于紅安縣的法治文化和紅色法治精神,進一步理解都有非常大的幫助。
在參觀融媒體中心并與相關人員展開訪談后,實踐隊深深感受到了紅安的工作人員致力于將其紅色法治精神傳承與發揚。為了更好地體悟紅色法治精神,2月2日下午,武漢大學法學院紅色法治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實踐隊分為兩隊,分別來到位于湖北紅安縣 城關鎮民主街的董必武故居和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通過實地探訪,與偉人隔空對話,隊員們深入了解了董必武的法治思想和精神歷程,調研紅色法治文化的傳承賡續情況。
第一小分隊前往董必武故居。在鬧市中,這處故居顯得古樸雅靜、落落大方。雖然占地面積不大,前后不過百步,但如一汪清幽的深潭,撫慰著喧嘩與焦躁的人心。冥冥青天,四角庭院,青磚院墻,院墻的圓門上方鐫刻著由時任中央政法委書記任建新題寫的“董必武故居”五個大字。
圖為董必武故居前廳
1886年3月5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在這里出生于一個貧寒的教書先生家庭,并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在這里,幼年的董必武懵懂之際,“樸誠勇毅”的家訓已經深深流淌于他的血液里,從而奠定了他一生的原則與操守。在這里,一大家人時常靠賣醬菜和到稻米等艱難維持生計,與農民和小手工業者的來往,也讓他的心常常和窮苦百姓聯系在一起。在這里,叔伯和父親教他識文斷字。彼時,西方列強正在中國肆虐,清政府經過甲午戰爭,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董必武對滿清王朝的腐朽統治深惡痛絕,自幼開始發蒙讀書,《左轉》、《御批歷代通覽輯覽》……
圖為董必武故居董恒豫醬菜鋪
同時,也是在這里,母親在月下織布梭衣,在石榴樹下給他講述英雄好漢的故事和女媧補天的傳奇,用女性獨有的堅韌和溫情濡染著他。
圖為董家一位女性在織布
青年時期的董必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省立文普通中學堂。通過到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日知會閱讀書報,接觸到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改良思想。他從一名具有新思想的青年學生,逐漸轉變為具有改良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
然而,經歷了日知會被搗毀,啟蒙老師劉靜庵死于獄中,辛亥革命的果實被竊,二次革命失敗等事件后,董必武逐漸從一名具有改良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轉變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家。這個充滿信心的青年在家書中寫道:
“重違庭訓走天涯,
不為功名不為家。
旋轉乾坤終有日,
神州遍種自由花。”
1917年,董必武離開武漢,前往日本學習,在日期間,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著作。回國以后,他如饑似渴地閱讀了《新青年》、《每周評論》、《新潮》等新文化運動刊物,思想發生了徹底的轉變。
從中共一大代表,與陳潭秋等人創建中國共產黨,到投身黨領導的革命事業,董必武以一位革命家和政治家的膽識氣魄,咬定青山不放松,“深信前途會伐柯”,無論面臨怎樣的艱難險阻,都義無反顧,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國家富強做出了卓越貢獻,成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在展廳里,一位戴著軍帽,看得望神的老爺爺引起了隊員們的注意。原來,爺爺的外祖父外祖母、祖父祖母皆是紅安本地人。外祖父等人與李先念、王近山、陳祁連、詹才芳等人受到董必武的號召,發動黃麻起義,揭開了鄂豫皖革命區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蘇維埃政權建設的序幕,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爺爺是金沙河邊人,在第一次大革命期間做地下黨,遭到國民黨的嚴加圍剿。奶奶一家人是老紅軍,參加過紅軍長征和百團大戰。
當被問及,我們青年人最應該從老一輩身上學習什么時,爺爺的回答是:“保家衛國,有國才有家。”“紅安的這些老革命,我們要牢記他們。你們現在的年輕人,要胸懷大志,要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強大。”
圖為正在展廳觀瞻的老爺爺
作為土生土長紅安人,爺爺認為自己身上有傳承紅色精神的光榮義務。爺爺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陸軍部隊,小兒子被送去學習航海,“我就希望他能當海軍”。他還叮囑現在的三個孫子,“你們一定要有文化,一定要讀到大學,要考上軍校,到部隊去。”
樸實的紅安百姓,曾為新中國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犧牲。但在建國以后,依然保持著純粹的初心。不同于“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爺爺的祖父們身居要職,卻沒有給家里人安排過一官半爵。“他們的心公正,不為自己謀利。”
老人邁著矯健的步子踏出故居,他似一本無比生動的教科書,給我們上了一堂終身受益的課。我們知道,紅安精神不僅熔鑄于這一處處青石街巷,也流淌在每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紅安人身上。
第一小分隊在董必武故居感受董必武同志的一生時,第二小分隊來到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調研紅色法治文化的傳承賡續情況。
走進園內,碩大的紀念碑矗立在眼前,它是為紀念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我們看到碑前左右兩側是兩尊巨大的銅像,左塑武裝農民身背大刀,高舉銅鑼;右塑紅軍戰士高擎鋼槍,奮勇向前。在碑身后側,是一首銅鑼謠《黃安謠》: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黃安謠》經紅安人民世世代代傳頌,已成為家喻戶曉的革命歌曲。
圖為革命烈士紀念碑
首先,實踐隊員參觀了園區主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紀念館。該館共分三層,在第一二層,隊員依次參觀了序廳內的大型群雕《大別雄風》,接著認真參觀了《黃麻驚雷》《商南烽火》《皖西烈焰》《赤區新貌》《鏖兵大別》《浴血孤旅》等6個展示單元,深切感受到作為“將軍搖籃”的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光輝歷程。
圖為紀念館展示的紅軍雕塑與背景油畫
革命歷史紀念館陳列按照歷史時間順序,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再現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土地革命斗爭時期,十年紅旗不倒的悲壯歷程及其所體現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突出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斗爭時期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武裝斗爭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誕生地;中國共產黨培養和造就治黨、治國、治軍杰出人才的重要基地。
圖為實踐隊員在館內重溫入黨誓詞
隨后,我們步入三樓的將軍廳展廳,這里系統展有紅安縣出身的所有將軍畫像,場面宏大。這塊神奇的土地,從這里走出了223位將軍,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不愧是備受景仰的紅色圣地。
圖為革命歷史紀念館三樓的將軍廳展廳
離開展館,實踐隊員兵分兩路,一路前往園區外的董必武故居,另一路前往園區內的董必武紀念館。在董必武紀念館,講解員為我們認真詳細講解了董必武壯闊的一生。首先進入序廳,大幅萬里長城油畫映入眼簾,表達了董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浩瀚胸懷。這里系統介紹了董必武青少年時期的學習生活,辛亥革命失敗后董必武東渡日本的內容。其次,董必武參加創建中國共產黨,站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前衛地位,并出席聯合國制憲會議。新中國成立后,董必武為新中國的政權建設和法制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我們深切感受到董必武與紅色法治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
圖為實踐隊員認真觀看展廳內容并拍攝留念
在和講解員的互動中,我們也深刻感受到了紅安人民與董老、與紅色法治文化的血肉聯系。在被問到“紅安烈士的革命精神在新時代背景下,有哪些新的內容?”等問題時,講解員認為紅色法治精神的核心就是紅安精神。每一個紅安人都能堅守“萬眾一心,緊跟黨走,樸誠勇毅,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正是這種不勝不休的紅安精神,支撐著紅安的紅色法治文化建設得越來越好。
圖為實踐隊員與講解員在董老銅像前合影留念
圖為實踐隊員在董必武紀念館前合影留念
在本次參觀和調研結束后,兩路隊員在館區門前會合。兩組實踐隊員都感觸頗深,并積極交流各自的實踐經歷和進程。一天的歷程讓隊員們對紅安這片紅色的土地、這座將軍縣有了更多的了解,對紅色法治文化也有了更深的體悟。晚上隊員們聚在一起發表了不同的感悟,情境重現、細節深挖、思想碰撞,相信每個人都收獲頗豐。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