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推動中西部經濟發展極
成都、武漢共探智慧醫療發展
由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主辦、新經濟發展研究院iNED承辦的“智慧賦能·健康未來”——2021年成都新經濟應用場景沉浸式沙龍暨新經濟新場景武漢專場推介會,于12月10日在武漢舉行。共探智慧醫療發展經驗,共謀數字醫療發展合作。來自成都未來醫學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武漢光谷生物城、武漢未來科技城等產業園區的120余家企業及相關行業協會、投資機構共同參與了本次場景沙龍。
武漢作為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是華中地區核心的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地,目前擁有生物醫藥高新技術企業400家左右,涵蓋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藥流通、生物農業和健康服務五大領域,誕生了武漢光谷生物城等全國智慧醫療名片,這也是本次場景沙龍來到武漢的重要原因。
成都是西部發展的龍頭城市,武漢是中部崛起的戰略支點。兩大中西部頭部城市在新經濟智慧醫療上的不謀而合,既是成都和武漢關于智慧醫療發展的一次深度合作,也是一場賦能成都新經濟企業、推動成都智慧醫療、數字醫療發展的對標,更是成都面向外地企業共謀發展拋出的橄欖枝。
親臨一線,深入學習
沉浸式感受智慧醫療前沿進展
隨著5G、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智慧醫療正逐步變為現實,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
為全面接觸并體驗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相互融合、共生發展的高科技場景感,本次沉浸式沙龍特別參訪武漢光谷生物城。在武漢光谷生物城創新成果展示交易館,與會嘉賓興致勃勃地參觀了“磁控膠囊胃鏡系統”、“植物源重組人血白蛋白”及“高通量基因測序儀”等國內領先的生物類科技成果。
安翰科技的醫療黑科技“磁控膠囊胃鏡系統”,不用插管即可輕松做胃鏡,受檢者只需隨水吞服一顆膠囊,在檢查床上躺15~30分鐘便可實現無痛、無創、無麻醉、精準全面舒適的上消化道檢查。
專注于人工智能癌細胞診斷領域的蘭丁股份,其自主研發的 Landing 機器人實現了癌細胞智能診斷,能夠自動閱片、自動診斷、自動報告,助力提升診斷效率與診斷精度,令人眼前一亮。
元生物研發的“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通過把水稻種子作為生物反應器轉入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再從種出來的轉基因水稻里規模化提取出安全、高純度的重組人血清白蛋白,解決了血漿短缺及血液安全問題。
華大智造量產的臨床級別基因測序儀則實現了源頭性專利布局,使得測序儀真正實現了“中國智造”,實實在在地打破了國外公司的壟斷。
在上個月剛剛啟用的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與會嘉賓詳細了解了資源庫擁有的全球單體最大的自動化超低溫存儲設備,同時參訪了資源庫具備1500萬管樣本保藏能力及30PB樣本相關信息私有云存儲能力,總面積超6萬平方米,設有細胞、測序、單細胞、質譜、核磁等形成的多組學科技服務平臺。
六大產業功能區集體亮相
展現成都智慧醫療澎湃勢能
活動現場,成都未來醫學城、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白鷺灣新經濟總部功能區、華西醫美健康城、成都醫學城、天府中藥城等6大產業功能區集體亮相,展現出了成都智慧醫療、數字醫療產業的澎湃勢能,向與會企業表達了滿滿的誠意。
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周成表示,“近年來,成都市積極發展‘互聯網+醫療’,大力推進分時診療、遠程診療、電子處方流轉、藥品網絡銷售等服務,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時,推動產業快速發展。本次推介會既是向武漢的優秀企業‘取經’,也是帶著成都的場景與機會來‘搭橋’。希望借助這個平臺,我們能夠近距離交流智慧醫療的最新科技成果及應用,在場景體驗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促進華中地區與成渝地區跨區域產業交流合作,為兩地的城市和企業釋放更多的發展機遇。”
在論壇環節,與會嘉賓激辯“智慧賦能·健康未來”,精彩碰撞不斷。共同為智慧醫療產業發展和武漢、成都兩地合作貢獻智慧。在當前人工智能等智能技術的發展浪潮下,智慧醫療成為了引領醫療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議題。
在沙龍環節,中電光谷聯合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裁黃立平,高柏資本總裁吳中柱,成都齊碳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紅玲,四川中科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前希,武漢華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建華,武漢華銳志翔影像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余洪亮就新經濟形態和武漢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經驗展開深入探討,黃立平就生物醫藥園區先期如何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后期如何發展“產業鏈”促進“創新鏈”的觀點讓在座嘉賓產生強烈共鳴。周平提出的“新賽道、新主體、新場景、新載體、新生態”的成都新經濟特點,得到現場嘉賓高度贊許,現場掌聲不斷,周平現場向武漢生物醫藥精英發出邀請,歡迎到成都創業、興業。
城市機會清單在漢發布
釋放智慧醫療成都機遇
近年來,成都的智慧醫療發展也迎來諸多新機遇。今年5月,西部首個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在成都正式揭牌,成都也出臺建設方案,將在智慧醫療領域推廣智慧醫院建設,支持建立遠程醫療監測和診斷平臺,推動醫療大數據平臺建設。今年8月,工信部和國家衛健委公布了5G+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公示名單,成都共有30個項目上榜。剛過去不久的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中也提到,要優化醫療資源配置,發展在線醫療,建立區域專科聯盟和遠程醫療協作體系,實現會診、聯網掛號等遠程醫療服務。
更多機遇也在當天活動中得以釋放。活動現場,成都市新經濟委相關負責人發布了《成都智慧醫療城市機會清單》,在武漢參會企業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本次成都智慧醫療城市機會清單重點圍繞生物醫藥研發、健康醫療大數據平臺建設、智能醫療裝備制作、醫藥智慧倉儲物流基地建設等方面發布109條供需信息,包括47條政府供需和62條企業協作及能力信息,涉及雙創載體、公共服務平臺、產業協作配套、規劃設計編制、產品(服務)采購、技術聯合攻關等多個政府及企業供給和需求內容,在智慧醫療領域釋放成都機會,搭建合作橋梁。
成都市新經濟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周成現場接受采訪時表示,成都和武漢作為在智慧醫療領域具有比較優勢的兩座城市,通過本次新經濟應用場景沉浸式沙龍搭建了智慧醫療產業搭建合作交流平臺,將有力助推兩地智慧醫療產業縱深發展、助力產業與城市能級不斷躍升,同時促進成渝地區與中部地區的跨區域產業交流合作,為兩地的城市和企業釋放更多的發展機遇。
據悉,2017年,成都將“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作為創新引領發展的重要戰略,并基于新經濟發展特點,創新供給應用場景,探索以“場景營城”推動經濟增長和城市發展的新路徑。在推動產業發展、企業培育方面,成都從“給優惠”向“給機會”轉變,將新技術新模式與城市發展需求有機鏈接,為新經濟企業提供入口機會。
在將應用場景轉化為市場機會的過程中,新經濟應用場景沉浸式沙龍成為了重要抓手。據不完全統計,成都近三年在全國各地累計舉辦場景沙龍近十場,在加強地區交流的同時,也為項目融資、產品對接牽線搭橋,加快打造場景營城成都范本,讓成都向“最適宜新經濟發展的城市”這一目標持續邁進。(通訊員:陳禹佳)
編輯:蔡亮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