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網訊(通訊員 倪遠航)提起74歲的老村長倪方松,在陽新縣王英鎮幾乎家喻戶曉,他帶領鄉親們艱苦創業的先進事跡前幾年上了中央電視臺“北緯30度”欄目,他由此成為王英仙島湖頭號“新聞人物”。
如今,老村長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故事又在王英庫區廣泛傳頌。
倪方松是王英鎮泉豐村原村委會主任,擔任村主任職務30多年。2001年退休后,他自己帶頭勤勞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成為陽新縣“模范黨員雙帶戶”。
倪方松響應黨的移民搬遷政策,第一個從庫島搬遷到交通便利的鎮區落戶;第一個辦起“農家樂餐館”;第一個將柴油機船改造成為“環保型豪華快艇”;第一個購買旅游大巴車跑武漢;第一個創辦“旅游景區”.……
他成為富裕戶后,把幫助貧困戶脫貧當作自己的神圣使命。先后幫助20多個貧困戶發展產業,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2009年至2011年,倪方松所在的南山下組整體搬遷到水庫南岸王英鎮區。眼看原來的宅基地成為荒草坪。2012年,倪方松發起成立“仙福山旅游風景區”,依托古剎“仙姑殿”,發展旅游產業,他帶頭出資,吸引貧困戶入股,先后聯合32戶村民,集資600多萬元,打造集佛教文化、生態文化、農耕文化于一體的特色旅游景區,其中有11個貧困戶入股,靠分紅脫貧。
對于那些無資金投入,無一技之長的貧困戶和因病因殘致貧的農戶,倪方松實行“一對一”精準扶貧。或介紹他們到自己創辦的實體企業務工,或扶持他們發展投資少、見效快的產業。在他心里就是不讓鄉親們在脫貧路上掉隊,作為一名黨員,他要盡力幫一把、扶一程,讓全村貧困戶都脫貧致富。
39歲的倪承信是一個特困戶,前年妻子患精神病死亡,丟下一對兒女,還有七旬老母。他再也不能外出打工了,眼看沒有家庭收入。倪萬松連忙上門,送來學費,讓倪承信把兒女送到學校讀書,把他安排到自家“農家樂餐館”打工。現在,倪承信也在景區辦起了小型“農家樂餐館”。每年純收入2萬多元,一舉脫貧。
倪建軍是一個單身漢,母親改嫁了,又沒有房子住。2012年,倪方松介紹倪建軍到自己女婿楊昆南的建筑公司打工,有了固定收入。2013年老倪又出面擔保,幫助倪建軍在鎮區買了一套商品房,面積128平方米。去年,倪方松又牽線搭橋,為建軍介紹了對象,使這個全村有名的單身漢喜結良緣、安居樂業。
在泉豐村,誰家有困難,只要打個招呼,倪萬松都會及時伸手援助。到目前為止,在倪方松借錢的貧困戶有12戶,在他家實體打工的有14人,受過他救助的人數不清,他自己也記不清。他自己直接幫扶了6個貧困戶脫貧。
當別人問他為何這么熱心扶貧濟困時,他坦誠地說:“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幫助貧困戶脫貧是我的責任,我一家富了不算富,全村父老鄉親都過上好日子,這才叫真正的辛福生活”。
說得多么好啊!這就是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心里話,這就是新時期農村黨員的高尚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