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腹腔鏡下肝段切除術、腹腔鏡下胰腺病損切除術、內鏡逆行膽管造影術、腹腔鏡加膽道鏡加十二指腸鏡三鏡聯合下膽總管探查術……這些被行業內視為高難度、高風險、高要求的“三高”手術,今年以來在麻城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陸續開展,作為縣市級醫院能夠在一年時間內開展這么多高、精、尖的手術,這得益于陳孝平院士工作站的指導與幫扶,也得益于麻城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團隊的拼搏與進取。
陳孝平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從事外科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40余年,已施行和指導施行各種肝膽胰手術1萬多例,含肝癌6千多例,他創新了多個手術項目,其學術成果獲得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
今年6月26日,陳孝平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戶麻城市人民醫院,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也寄予了深切希望。建站以來,麻城市人民醫院與院士工作站保持緊密聯系,通過“請、學、做”推動該院技術水平全面提升。今年,在陳孝平院士專家團隊的指導下,該院已完成復雜肝臟手術十余例,有4位青年醫師赴同濟醫院跟隨院士學習,肝膽外科醫療團隊獨立開展高難新技術2項,醫院學科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使麻城百姓享受了更加便捷、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
一、院士團隊下基層 重癥患者獲新生
患者羅某某,男,40歲, 6月初經武漢市協和醫院診斷為肝右葉腫瘤,醫生建議手術切除治療,手術費用預計高達20萬元左右,這對一個一輩子生活在農村的患者而言,是一個天文數字,患者難以承受巨額醫療費用,當場決定放棄治療,回到麻城。適逢麻城市人民醫院剛與陳孝平院士建立工作站,患者聞訊后,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來到了麻城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辦理了住院手續, 入院以后,鑒于病情復雜,腫瘤巨大,肝膽外科迅速與院士站專家會診,制定手術方案。7月11日,院士站專家張萬廣教授來到麻城與肝膽外科醫療團隊共同為患者精心手術,順利切除巨大腫瘤,7月27日患者康復出院,患者及家屬十分感激,醫療花費僅2萬余元。今年6月份院士站建站以來,該院肝膽外科醫療團隊已開展復雜肝膽手術十余例,方便了麻城患者就醫,節省了患者就醫費用,區域醫保經費的使用更加經濟高效。
院士工作站張萬廣教授認真實施手術
二、院士親自帶教 培養青年醫師
2017年8月1日,陳孝平院士成立湖北陳孝平科技發展基金會,致力于發展和繁榮中國科技事業,促進醫學科技發展、推進全民健康事業的進步。基金會目前已開展“陳孝平助學金”、“青年醫師培訓”、“醫療救助”、“國際醫學合作”、“臨床研究專項基金”等項目。
其中,青年醫師培訓項目著力對陳孝平院士工作站掛牌單位的青年醫師進行點對點培養。我院肝膽外科王贛副主任醫師、李兆亮碩士、劉爽峰副主任醫師、楊珂住院醫師分別參加了2018年度的三期培訓。陳院士親自授課,從“如何做一名好外科醫生”、“肝膽外科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析”,到“開腹肝切除術”、“腔鏡下肝切除術”、“機器人輔助腔鏡下肝切除術”等既有專科學術講座,也有醫德仁心理念根植。除學術講座外,還有實操演練,無論是動物解剖實驗還是現場手術示教,陳院士及其專家教授團隊對學科研究的創新精神,對專業技術的探索精神,對投入工作的奉獻精神,對患者關懷的人文精神都讓參訓學員深受感染與啟發。
陳孝平院士在授課
陳孝平院士在做手術演示
動物實驗現場
常修從醫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在傳授技術的同時,陳孝平院士還格外重視醫德的培養。“聞見生死、感知病痛。做醫生要有聰明的頭腦,更要溫柔的心腸與充滿愛的雙手。”;“醫學水平的高低,評判標準最終不在于各種診療儀表冰冷的數據,而在于醫生心思的縝密與睿智、手頭功夫的獨到與嫻熟,前者是思維的藝術,后者是指間的藝術,臨床醫生本質上是技術與藝術的高度融合。診療中的藝術更是人性的暖流奔騰的方向”……陳孝平院士的淳淳教誨激勵著青年醫師在今后的醫學實踐中要更加重視醫學人文關懷,要將醫學與藝術高度融合。
李兆亮碩士參加培訓后在朋友圈上發表的培訓感言
肝膽外科參加培訓的青年醫師與陳孝平院士合影留念
三、院士專家助力學科發展 技術提升服務麻城百姓
2018年,在院士專家的悉心指導下,我院各專業學科團隊緊密合作,對疑難危急外科疾病的綜合處置能力有了進一步提升,肝膽外科的學科建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11月27日,本市鹽田河鎮一名54歲男性患者,從高處墜落,致腹部嚴重損傷,生命垂危,急送我院肝膽外科,科室緊急會診后,立即手術探查,術中發現十二指腸嚴重貫通傷,胰頭斷裂,右側腹膜后巨大血腫,右腎挫傷,血尿,腹腔積血積液3000毫升,需行急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該手術是腹部最大最復雜的手術之一,病人面臨的循環關、器官修復關、胰瘺關、膽瘺(狹窄)關、腸瘺關、感染關、再出血關、營養關等都極其兇險,手術風險大,死亡率極高,做好各項術前準備與評估工作,是保證手術安全的前提條件。“做”還是“轉”?,科主任余益民和他的手術團隊緊張地討論著,面對患者家屬企盼和求助的眼神,考慮到患者在轉運途中的巨大風險和我院在平診胰十二指腸手術方面積累的經驗,盡管急診手術風險數倍于平診,余益民還是果斷決定就地行急診胰十二指腸切除術。這是一臺又急、又大、又難的手術。術中,余益民用嫻熟的手術技巧,精準的手術動作,順利完成胰頭十二指腸的游離,使用陳孝平院士發明的陳氏吻合法完成胰腸吻合,在膽腸吻合過程中,由于膽管直徑小至0.5公分,吻合難度很大,稍不小心就會發生膽瘺狹窄,余益民每吻合一針都小心翼翼,手術團隊歷經四個小時的緊張戰斗,終于順利完成這臺高危急難手術,患者得救了。急危患者的手術搶救需要多學科協作,患者進入手術室后,麻醉科江培顏主任迅速組織多名工作人員進行動脈置管、中心靜脈穿刺、術中抗休克治療等配合性工作;術后,患者轉入重癥醫學科監護,重癥醫學科羅登立主任高度重視,積極進行多器官功能障礙并發癥、合并癥的防治和抗感染、抗休克治療。目前患者病情穩定,患者及其家屬十分感激。該患者的成功搶救,充分體現了該院肝膽外科的學科水平。多學科合作,也為高難急診手術的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證。
2018年元月至11月,該院肝膽外科開展高難三、四級手術共750余例。手術難度和手術例數較往年有了大幅提升。
今年下半年,學科帶頭人余益民主任與進修學習歸來的青年醫師一起,在我院獨立開展了“腹腔鏡下胰體尾切除術”、“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膽道鏡下肝總管探查取石+十二指腸鏡下鼻膽管置管術”,這是兩項高難度的四級手術,對醫療團隊的手術操作能力、協作配合能力的要求極高,目前在黃岡市處于領先水平。
借力登峰濟蒼穹。在陳孝平院士工作站的大力扶持下,麻城市人民醫院肝膽外科以技術為重點,以服務為支點,大膽創新,勇于突破,不懈追求,努力為麻城百萬群眾提供更加便捷、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
(編輯:陳斯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