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背景:
2015年12月17日下午,2015南方馬鈴薯大會(品牌農業中國行—走進恩施啟動儀式)“品牌農業講座及富硒馬鈴薯商務洽談”專題活動在恩施舉行。恩施州人民政府副州長程水源在會上全方位推介恩施投資環境,湖北武陵山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恩施州蔬菜協會等單位現場簽訂了七個項目合作協議。
會上,國家外專局專家、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專家委員會鄧中恒副主任作了《構建信任,提升農業品牌價值》講座;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清華大學經管研究院柳松教授作了《資本洪流下的中國品牌擴張之路》講座;武漢輕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周堅教授作了《現代馬鈴薯加工技術》講座。
恩施州人民政府副州長程水源詳細解讀了土家文化、世界硒都、華中藥庫、煙草王國、茶果王國、中國旅游新發現等六張“恩施名片”,并介紹了恩施優良的投資環境。隨后,湖北武陵山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簽訂了科技合作協議、與荷蘭湯瑪斯公司簽訂了馬鈴薯加工設備采購協議;恩施州蔬菜協會與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河南商丘農產品批發市場簽訂了蔬菜供銷合作協議;湖北清江種業有限責任公司與河北雪川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巴東農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巫溪縣薯光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馬鈴薯供銷合同;咸豐縣陳向食品有限公司與武漢恒大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優質富硒馬鈴薯種植基地及精深加工項目合同。
“恩施硒土豆”助推精準扶貧
——恩施州馬鈴薯產業的主糧化之路
□恩施日報記者/冉運芳 本刊記者/邵貞溪 特約記者/周詩泉
有人說,中國馬鈴薯總產量大頭在南方,南方馬鈴薯研究中心就在恩施。2015年,馬鈴薯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進軍主糧界。恩施州作為馬鈴薯主要產區,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馬鈴薯產業主糧之路上率先而為。
中共恩施州委書記、州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海濤強調,要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推進全州馬鈴薯產業鏈延伸發展,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從國家到省到州,戰略堅定了馬鈴薯產業主糧化發展的信心與決心,恩施馬鈴薯產業在政策的春風下日益蓬勃,助力恩施州早日脫貧。
搶占先機,“五個率先”奮爭話語權
馬鈴薯產業之蓬勃,最明顯的符號是什么?是人氣人脈的積極介入!
2015年12月17日至18日,2015南方馬鈴薯大會暨招商會在恩施舉行。這對推進恩施馬鈴薯產業快速發展有特殊意義。
借大會春風,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將對“恩施硒土豆”公共品牌進行授牌,這將為恩施州馬鈴薯迅速搶占國內外市場贏得先機。
2015年,國家啟動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州委、州政府順勢而為,將馬鈴薯產業與精準扶貧結合起來,納入全州“十三五”規劃,設立全國第一個馬鈴薯產業發展局,出臺實施意見,設立獎補資金,支持新品種培育、種薯補貼、新產品研發、營銷平臺建設等,組織國內外知名專家參與全州馬鈴薯主糧化產業規劃編制……
關鍵在行動,行動出成效:率先落實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政策,率先建立起完備的科研技術推廣體系,率先建立起南方最大的馬鈴薯全粉生產企業,率先建立馬鈴薯產業支持保障體系,率先在湖北省打造馬鈴薯第一品牌。
成效顯現離不開各級領導重視。2015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蒞臨恩施,州委、州政府就開展馬鈴薯主糧化試點的匯報,得到汪洋副總理高度重視,并要求相關部委大力支持。省委書記李鴻忠批示,重點支持恩施州馬鈴薯產業發展,推動精準扶貧工作。
資金投入是保障。州財政從2015年起每年安排1000萬元獎補資金,各縣市每年相應安排500萬元產業發展資金,重點支持馬鈴薯種薯補貼、主食產品研發、營銷平臺建設及馬鈴薯龍頭企業培植等。
良好種薯是基礎。全州八縣市高山鄉鎮建立標準化、規模化的原種生產基地,已建立起馬鈴薯“原原種—原種—良種”三級種薯繁供體系,恩施州已成為武陵山區乃至西南地區重要的種薯供應基地。
此外,恩施州引進馬鈴薯耕整、播種、收獲等多種機械,積極開展機械化推廣。目前,全州馬鈴薯機耕面積達87.7萬畝,生產主要環節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35%,馬鈴薯生產正走上“減人、增效”的路子。
企業是帶動產業發展的龍頭。在政策推動下,企業紛紛聞訊而動,馬鈴薯產業活力空前。在湖北武陵山生態農業公司,廠房建設正酣,投資6000萬元引進荷蘭湯瑪斯公司馬鈴薯全粉生產線;湖北三峽現代農業公司投資4800萬元引進設備;平安農業建成年生產薯片10萬袋的薯片生產線;恩施州亞麥食品有限公司首批進入國家2015年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試點……一系列舉措,讓恩施在馬鈴薯產業發展上走在前列。
從“菜”到“飯”,薯業壯大獨具優勢
一公斤土豆網上賣10元,“恩施富硒土豆”暢銷上海、武漢等地。究其主要原因,恩施土豆品質好。
恩施有句俗話:“高山的洋芋低山的苕。”恩施馬鈴薯具有優良的內在品質,這是國內許多專家的共識。
品質好,得益于恩施得天獨厚的產業基礎。恩施州地處武陵山腹地,土壤富硒,高中低海拔立體分布,是云貴高原東北延伸部分,與馬鈴薯原產地自然條件極為相似,境內溫度、雨量、陽光極其適宜馬鈴薯生長,如此造就了恩施馬鈴薯的特殊品質。
恩施州農業局總農藝師李求文說:“以恩施主栽品種鄂馬鈴薯5號與北方主栽品種克新1號為例比較,其淀粉含量高達35%,維生素C含量高達27.8%,粗蛋白含量更高。”
除內在品質外,恩施土豆產業壯大還具諸多優勢條件。
比如,政策環境優。目前,國家農業部已將恩施州馬鈴薯產業納入西南馬鈴薯主產區發展規劃,計劃在種薯繁育能力建設、高產高效技術推廣應用和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等3個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時,已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恩施州發展馬鈴薯主食加工,研發推廣具有山區特色的馬鈴薯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產品;省農業廳為恩施州馬鈴薯加工企業積極爭取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補助項目;恩施州已將馬鈴薯產業納入全州“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
科研實力強。1984年,農業部在組織專家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在恩施州建立了中國南方唯一的國家級馬鈴薯研究中心;2006年又批復建設成立國家馬鈴薯改良中心恩施分中心,中心承擔著國家和國際馬鈴薯中心眾多的重點科研攻關課題,共獲得各類科研成果40余項,鄂馬鈴薯5號于2011、2012連續兩年被農業部認定為馬鈴薯主導品種,恩施州馬鈴薯品種選育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為全國馬鈴薯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市場空間廣。就全國馬鈴薯產區分布來說,其他3個主產區主要分布在北方;在市場選擇上,北方主產區距東南沿海省份和港、澳、臺地區比恩施距離遠。
深挖潛力,“鐵桿莊稼”助力脫貧
隨著恩施州馬鈴薯主食加工業全面開啟,馬鈴薯成為恩施山區脫貧致富的“鐵桿莊稼”。
“馬鈴薯除適應性強外,相比其他糧食作物,營養也更為全面、均衡,它含有人體所需要的18種氨基酸及大量纖維素和微量元素。”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馬鈴薯研究專家謝從華說。
巴東縣官渡口鎮小高山村的一種植戶算了一筆賬,1畝鄂馬鈴薯5號,種好了可產2000公斤,馬鈴薯每年現金收入有1萬多元。
其實,在網上賣到10元1公斤的恩施土豆,經濟價值看似誘人,然而價值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據業內人士測算,隨著主糧化戰略逐步深入,馬鈴薯將從簡單加工轉變為淀粉、面包、面條、薯膠等精深加工產品,其增值空間將大大提升;若是加工成薯片,將增值15倍左右;若是提煉成薯膠,最高可增值60倍。
2015年,全州馬鈴薯種植面積199.8萬畝,占全省馬鈴薯種植面積的54.9%。境內高山、二高山、低山所有區域均適合馬鈴薯種植。全州推廣的馬鈴薯脫毒良種單產達到2000公斤以上。
州農科院院長李衛東說:“在恩施,土豆以前不值錢,35%用作飼料,很少拿到市場上銷售,更談不上深加工。如今,隨著政策引領與產業化開發,這里的土豆身價倍增,成為群眾脫貧增收的‘致富豆’。”
在恩施的大山里,馬鈴薯產業正成為全州脫貧致富、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