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楚網黃石新聞網(黃石日報 “荊楚行”記者 劉朝君 通訊員 吳秋娟)
仙桃是全省59個插花貧困地區之一,貧困群體分散雜居。如何有效推進精準扶貧,仙桃通過扶持生產脫貧一批,推進就業安置一批,助學扶智提升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療救助扶持一批,打出一套扶貧攻堅“組合拳”,努力實現打基礎、管長遠、惠民生的目標。
基礎設施先行脫貧
“村里搭橋修路,交通暢了,農產品有了更快捷的出路。”4月28日,在仙桃市西流河鎮永善村,談起扶貧工作給村子基礎設施帶來的顯著變化,村民們連連稱贊。
一座橋梁、5條生產道路、500多平方米的小廣場、村衛生室擴建……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讓大家明白,“工作組不是來‘鬧眼子’的,是真為我們干好事、干實事的。”
永善村是仙桃基礎設施先行“脫貧”的一個縮影。
2015年,全市新修農村“斷頭路”60多公里,修建錯車平臺1600個,新建候車站點500個,實現了農村客運“村村通”;疏挖溝渠1510公里,新建和維修橋、涵、閘、涵管等2859處,新修生產路45公里……農村面貌正不斷煥發新顏。
特色產業帶動脫貧
“杭白菊種植,讓我心里敞亮起來。”仙桃市三伏潭鎮毛小村是市里的重點扶貧村。毛華忠是毛小村里典型的貧困戶,老婆和孩子都患有精神病,里里外外全靠他。
杭白菊,成為毛華忠擺脫貧困發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公司與我們農戶簽訂合同,提供技術指導,還可先墊付優質種苗、農藥和肥料等,收購時還有價格保障。”毛華忠說,有了這些條件,心里有了底,跟著干準錯不了。
毛華忠說的公司,是湖北仙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三伏潭鎮依托該公司,著力打造杭白菊種植基地,使其成為該鎮一大富民產業。
斬斷窮根,關鍵靠富民產業。
當前,仙桃正按照調結構、擴規模、創品牌、提效益的農業發展思路,著力發展優質糧油、名特水產、綠色蔬菜、生態畜禽四大特色產業,帶動農民增收。
“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不僅僅是種養殖業。”毛嘴、剅河等鄉鎮,依托在外從事服裝產業企業老板多、產業工人多的優勢條件,大力實施回歸工程,集中發展服裝產業集群,目前已建成80多萬平方米廠房的服裝產業園,落戶企業101家,引領帶動周邊20多個貧困村、近千名貧困人口轉移就業、脫貧致富。
民生保障兜底脫貧
4月17日,仙桃市第一人民醫院、市中醫院等4家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在楊林尾鎮白字村開展送醫下鄉、免費健康體檢大型義診活動。
像這樣的大型送醫下鄉活動,仙桃醫療衛生系統每月都會組織,免費為貧困村群眾服務。
不僅是送醫下鄉,文化下鄉活動也開展得熱熱鬧鬧。
“現在娛樂活動豐富多了,一到晚上,大人小孩都來到文化中心看電影、聽花鼓戲。”鄭場鎮絡繹村村民余木生說,“村里的小廣場、小游園都建好了,活動是越來越豐富。”
仙桃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僅2015年秋季學期,仙桃市就有140名學生享受到了“精準扶貧”政策,受助資金約37萬元。
……
“突出保障基本民生,健全社會事業和公共服務體系,更加注重對特殊困難群體的精準扶貧,不斷提升幸福指數。”在仙桃,“助學扶智提升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醫療救助扶持一批”的各項政策正不斷細化出臺,民生保障日益完善,努力編織好民生兜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