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錦江環境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主席王元珞參與見證了垃圾焚燒理念從1.0進化至3.0的全過程。在由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16(第四屆)上海垃圾焚燒熱點論壇中,王元珞講述了自己對藍色焚燒理念的理解及錦江環境在藍色焚燒方面的長期踐行。她表示,藍色焚燒3.0應成為環保企業的共同追求。
中國錦江環境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主席王元珞參與見證了垃圾焚燒理念從1.0進化至3.0的全過程。在由E20環境平臺主辦的2016(第四屆)上海垃圾焚燒熱點論壇中,王元珞講述了自己對藍色焚燒理念的理解及錦江環境在藍色焚燒方面的長期踐行。她表示,藍色焚燒3.0應成為環保企業的共同追求。
本文根據嘉賓發言內容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我有幸參加了藍色焚燒1.0、2.0、3.0的整個過程,也參加了我們藍色焚燒的啟動儀式,作為其中的一個企業代表,幾年來錦江環境也在默默努力,默默按照藍色焚燒發展的愿景在要求自己,努力的去成為一個真正的環保人。
為什么提出藍色焚燒3.0
當提出藍色焚燒這個理念的時候,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為什么是藍色而不是綠色呢?綠色是我們把環保的排放做得最好,藍色是我們怎么樣讓它燒得更干凈,還要有一個尾部利用,使我們整個原始排放降到最低。藍色是一個循環經濟的理念跟概念。藍色理念的提出,跟它的一步步的落地,需要在這里感謝張益院長和傅濤博士,他們兩人幫助我們理解藍色焚燒一步一步走過來的要求。
在我們心目當中,怎么樣才是我們的藍色?我們怎么提出3.0呢?這個3.0實際上從某種角度來講,是一個社會發展的需要?,F在中國對環保這么重視,總在群里頭就看到環保督察的進展,我前段時間乘飛機到內蒙、到了云南,又到了陜西,每個地方都感受到各級政府對環保的一種壓力。真正的環保風來了,真正的處罰來了,說明了整個大環境下,必須滿足百姓對生存環境的需求,這是大勢所趨。
這段時間,杭州由于G20,許多工廠、企業關閉,到處都是檢查的人,但我們的垃圾電廠卻被特許繼續運行,因為垃圾每一天都不能停。所以這個說明了什么?說明了社會的需要,說明了老百姓對環境的一種渴望,說明了政府把老百姓關心的環境當成了一件大事來抓。
此外,從某個角度來看,企業和政府是相通的。我也感受到,不管是哪一級的政府,哪個城市的政府,他們對垃圾焚燒的渴望都非常高。盡管他希望垃圾處置費希望越低越好,但是從標準來講,他希望是越高越好。
關于藍色理念的思考與期望
我們在德國、芬蘭,以及歐洲幾個先進的國家參觀學習中看到,很多國家下令垃圾不能填埋,要求百分之百進行焚燒,清潔地焚燒。而我們國家還在討論焚燒好還是填埋好。我覺得垃圾焚燒一定是一個好的方向,只是有個別的企業在做的過程中有擔心或者不足,但這些是可以提高完善的。我感覺,對于民眾,更需要的是一種有效的溝通和宣傳。希望我們藍色焚燒可以傳達一種理念,關于品牌、產品的一種理念,讓老百姓慢慢認知。
十二五期間,很多行業標準都出來了,但我們缺少了一個軟標準,就是社會上對我們垃圾電廠,給予怎樣的希望,我們應該怎么樣把垃圾電廠變成一個和諧的核心。有次去瑞典參觀,燒了一千四百噸的垃圾,整個全廠的效率達到95,周邊小城市的老百姓,供熱,制冷,供電全是這個廠供應,它已經成為了一個集中的供給中心和能源基地。而且那邊垃圾電廠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感到非常自豪。這想工程讓我非常震撼。我們應該宣傳,因為一噸經過預處理后的垃圾燃料,與燃煤燃料相比,排放的二氧化碳只有燃煤的四分之一,完全是一個清潔能源。我們應該把垃圾看成一種資源,讓它達到一種最佳的狀態。
我們如何去理解藍色焚燒呢?這實際上就是真正明確我們自己的目標、標準跟要求。我們的目標是要做最好的綜合性的服務,高標準、極致化。既然樹立了這個目標,我們就會用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比如我們在國外談項目,按來的思路,國外很多國家技術落后,將我們現在國內的技術直接拿過去都算先進了。那么我們應該直接將技術搬到國外,還是應該按照我們的標準提標改造到最先進的國際水平呢?經過討論,我們毫不猶豫選擇了不斷改進,一定要把最好的拿過去。因為我們不能僅僅以短淺的眼光來做項目,中國現有的技術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追求的是在全世界的高度。使我們中國的垃圾焚燒能夠彎道超車。所以我們現在在國外,做的項目,全是最好、最先進的,不管這個城市大小,我們都要朝著藍色3.0的目標去設計、建設、運營,包括我們的管理,包括跟周邊老百姓的和諧。
錦江的探索之路
我們在淄博的垃圾電廠,到明年年底,基本可以建成投廠,但現在把全世界最先進的垃圾焚燒技術以及整個綜合處理的理念拿過來,這也是我們踐行的2.0的一個行動。作為錦江環境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我們努力了,我們默默地做了,這一塊的投資接近6個億,而且并沒有很多的經濟效益,但我們扎扎實實地投下去改造,進一步提升。去年,這個項目在張益院長專家組的評判下,被評了三個3A級,這是對我們踐行藍色焚燒的肯定。
我們還有一個垃圾電廠,在2007年就投產了,到現在已經9年的時間,我們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完善提高,里面我們做了一些花園,讓老百姓拍婚紗照都能夠進到廠內,大家可以參觀。旁邊的河流里面還養著珍珠。企業與老百姓之間的和諧便建立起來了,我覺得這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的。
當然作為企業來講,肯定需要未來發展,特別是現在要做一個上市公司的企業。這是更重要的是一份責任。當我成為上市公司老總以后很多人祝賀,我就回答他們,實際上我的擔子更重了,壓力更大了,但是我覺得這個壓力就是我們的動力。我經常講一句話,如果你沒有想好把環保做成一個事業和使命來做,就千萬別進環保。進了環保,就應該扎下心來,把它當成一個事業做,這個才能做好,這就是企業。我們追求的企業的3.0就是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從我們的內部管理,從我們整個方方面面的標準,都應該達到一種極致。
我們董事長經常提出,能不能夠給周邊的老百姓一些實惠,讓真正在垃圾電廠周邊的老百姓比不在垃圾電廠邊上的民眾,得到更多的實惠和安全。毫無疑問,國家標準是我們必須要執行的,但是國家標準永遠是在已經過去的基礎上才總結建立的標準,不可能超前。但創新永遠是沒有標準的,所以我覺得在達到國家標準的同時,一定要不斷地創新,去尋找一些全球的標桿,形成自己企業的標準。從目前來講,我們要跑步跟進E20,在座的環保人、環保企業,一定要聯起手來,未來的發展一定是信息敞開的發展,我們要互相緊密學習,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為我們整個行業豎起我們的標桿,而不是為一個企業樹立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