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我國給水排水工程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率先提出了“水工業”的概念及其內涵,論證了與水工業相依托的學科及其學科體系,確定了給水排水工程學科的獨立學科定位;他從教數十載,循循善誘,如今早已桃李遍天下,四海皆學子;他治學嚴謹,著述宏博,他編著的《當代給水與廢水處理原理》、《給水處理理論與設計》等著作成為學科教學的典范;他思想不古,與時俱進,在耄耋之年仍然筆耕不輟,重新編校《新英漢給水排水辭典》,字句斟酌,令人崇敬;他胸懷坦蕩,風骨錚錚,迄今仍關心著給排水學科的發展和動向。成就名山,澤惠后學,他心向水業;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情牽未來......
今天我們將帶大家一起認識這位和藹可親的水業鼻祖——許保玖老前輩,走進他的生活,一同重溫他的奇跡。
【個人簡介】許保玖,1942年中央大學(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畢業。1949年美國密歇根大學衛生工程碩士、1951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哲學博士。歷任重慶大學土木工程系助教(1943~1944年)、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助教(1945~1947年)。歸國后歷任清華大學副教授、教授。擁有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客座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客座教授、聯合國人居最佳范例獎評委、世界生產力科學院院士等學術頭銜。著作有《給水處理》、《給水處理˙理論與設計》、《當代給水與廢水處理原理》等10余本,其中多部被選作高校教材,再版重印多次。曾兼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名譽理事,中國大百科全書《土木工程》卷給水排水分支副主編、《工業水處理》雜志編委會副主編,《中國給水排水》雜志編委會編委等職務。入選《中國科學家辭典》現代第二分冊、《Who’sWhointheWorld》等。
第一個奇跡:動蕩歲月入學記
許老的家在貴州貴陽,他說當時貴陽中學的教育很落后,基本屬于倒數了,現代的東西自然知之甚少。只曉得土木工程,因而就選擇了它。20世紀30年代,我國土木工程主要體現為鐵路工程和水利工程,后來又有了電力機械。那時候大學生的工資大多是60塊大洋,鐵路工程畢業的都是鐵飯碗,工資比一般大學生高。
1937年畢業,第一次考中央大學許老沒有考上。第二年他又接著考,剛好趕上學校在內地招生,平均水平比平時下降了,統考題目比較簡單,自己才幸運被錄取。入學后還需要再考一次國文、英語和數學,通過深度考試才能算是正規的4年級畢業,否則還需補習1年。許老說自己國文和英語都還好些,唯獨數學差一點,慶幸的是所有科目都通過了。他說那時的學生們對大學都懷著一顆敬畏的心。
他回憶在考取中央大學之前會有一個省的公費考試,公費的好處就是會獎勵400塊銀元,相當于現在的4萬元不止。在參加考試的前5天,他生病了,許老一度以為自己肯定沒希望了,誰知就在考試的前3天,他的病奇跡般的的好了,并且順利的考取了公費。
許老說那時候班里對數學要求很嚴格,屬于統考,專門單獨出題。因而大學期間,這門功課他們學的很扎實。他說那時候的自己很用心也很上進,物理學的也不賴,每回小考都能交頭卷。但是,1年下來身體就垮了,腸胃消化不好,吃東西吸收不了,所以大學2、3年級的時候他就辭退了公費不考了。一直到大學畢業身體都不好,但是所幸沒有什么大病。
許老回想大學的四年過的很艱難,紙張匱乏,用的都是黃色的圖紙,除此之外,基本是在日本人的轟炸下度過的。他仍舊記得剛去上課警報就來了,所有人帶著一包必需品就往防空洞里跑。有時晚上正在熟睡中,警報一響,爬起來就跑。能考取中央大學并開始學習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第二個奇跡:而立之年留洋記
30歲之時,有機會考取留學生。考公費、自費都可以,但是由于身體不好,公費考不起,最后報了自費。不知是巧合還是偶遇,和考取中央大學時一樣的情景又重演了。考試前10天許老病倒了,可是誰知到了前3天又好了,最終也取得了去美國學習的機會。
回憶起這段往事許老用艱苦來形容。當時國民黨只給了900塊美金,由于通貨膨脹,法幣一捆一萬,40幾捆一提包找人幫忙才搬動,雖說接了別人十幾萬但是在美國依然過得很辛苦。在900塊中,學費要交150,除去其他一些必要支出,生活就是朝不保夕了。
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土木工程中,別的不想學,想要學習橋梁專業。因為之前許老工作中接觸過橋梁工程,有一點經驗,并且現狀等和我國差不了多少,投資和中國差不多,但是也不賺錢所以。水利工程很有名但許老不感興趣,所以改學了衛生工程微生物方向。密歇根大學在美國是座名校,有點世家子弟的意思。許老說學校里的男校友和女校友2個紀念館讓他記憶猶新,男校友紀念館只允許男生進入,門口有一個老頭專門看守,有女生來他就請出去,女校友紀念館亦是如此。我們國家有很多物理學家都是從這所著名學府畢業。
后來,許老就有了為我們水處理寫本物理化學的教科書的初步想法,慕名前往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選擇學習了化學,包括美國的基本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等所有課程。此外,又學習了物理化學,他說教他們課的老師很有名,5、6年級的學生都學習他的書半年。這樣微生物、物理、化學的知識許老都具備了。
回國后,許老從改革開放前就有一個心愿想為水處理寫一本基本理論的書。從物理化學和微生物的角度來解決水處理的基本問題,學化學的基礎就是物理化學,所以許老就在從些物理化學的書縮小到化學最關鍵的部分,化學水力學。為此他還準備了成百上千的卡片,后來由于還有其他事情就耽誤擱置了,話語的字里行間流露著遺憾和惋惜。他說也有可能自己的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也有可能需要沉淀一、二十年來證實。許老感慨到我國是給水排水大國,但是距離強國還很遙遠,希望年輕人能有所突破,有所作為。
第三個奇跡:幾近期頤之年的生命旅程
當同事前往家中探望時,看到95歲高壽的許老的清華聘用書,便好奇的問起他在學校的福利待遇,他笑著陷入了回憶。許老是清華當時給水排水專業唯一一位從美國留學回來的老師,待遇很優厚。我國的教授1、2、3級為正教授,4級以后是副教授。他算是高工資,剛到清華一個月就有90幾元,1950年工資調整到了207元,可以說是很高了。他說自己是幸運的,文化大革命時他雖然是從美國回來的,卻沒有受到批斗。并在下方到江西鯉魚洲農場期間,被工宣隊“選拔”為想全場員工作思想改造的“講用”報告,也平生唯一一次出現在新聞紀錄片中。回清華后,他又平生唯一一次站在清華大禮堂作報告。
得知自己被評為2012年度中國水業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時,他謙虛的說自己受之有愧,提及他有何獲獎感言。幾近期頤之年的許老說出的話語讓人為之動容,敬仰之情油然而生。他說他有很多感慨和感恩,他說自己能夠站在領獎臺上是一種奇跡,是上天對他的眷顧。在會議的前幾天他胃病犯了,本以為無法出席了,可誰知今天竟然奇跡般的好了。許老說,正好借此機會,跟大家說說三個心事。
一是,在擔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理事長期間,主辦了兩屆國際會議,由于職責對外語水平、社交能力的要求超出了他的水平。所以沒能很好地履行職責,在此向大家致歉;二是,編寫《當代給水與廢水處理原理》一書,是花了些功夫,有一定創意,確有些刨根問底的意思,但精益求精的精神還不夠,書中有不少錯誤,在此向大家致歉:三是,希望能完成尚在編寫的一本書。這本書是為了紀念許老一生中所崇敬的人和對他好的人。他說今天的會上就有他要紀念的人,他希望借這本書盡一點社會責任。
說完這一席話,他高興的自顧得重復著:有機會和大家道歉真好,太好了,太好了。總算是了了個心事,如釋重負般大大的舒了一口氣,那神態像極了一個愿望得到了滿足的孩童,讓人對他可欽可佩,可敬可愛。
番外篇:“愛斯基摩人”的養生之道
許先生可愛又幽默。相談間,我們后輩都不禁贊嘆他至今身體依舊康健,神采奕奕。他笑瞇瞇的看看自己身上略顯厚重的“冬裝”說,你看看,你們穿的多涼快,我穿的像不像個愛斯基摩人啊。他這么一說引得周圍的人呵呵之樂,隨后便毫不吝嗇的和我們一起分享了他的長壽秘籍。
回憶起自己的健康狀況,連他自己都覺得有一點奇妙或者無法解釋的奇特現象。古稀之年,腦供血不足,騎車搖搖晃晃感覺要摔下來,有時候走路都走不穩。70多歲高齡的他患有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有次為了編一本書每天“三班倒”,突發了高血壓,后來睡了2天就好了。
許老說自己的身體現在還算不錯,可能是自己平時生活起居簡單,不抽煙不喝酒。吃的東西也沒有什么特別,如果有的話就是天天吃核桃、巧克力和蘋果,這個習慣已有20多年。這一兩年還盡量避免吃生冷之物。夏天出太陽的時候,吃太陽烤熱的蘋果,這樣保護胃。
關于長壽,許老認為,人的壽命長短可能是與生俱來的,一個可稱為生命密碼的生命程序設定的。也就是說,人活的年數是先天定的,后天絕做不到“延年益壽”。而當人的體腦的過度消耗會導致這一“程序”不可能自我修復時,就會活不到原設定的年數。這個“程序”的存在有間接證據,當人會知覺到要生大病時,可能就是這一“程序”受到嚴重破壞的“反饋”。有些身體本來正常的人,特別是心很靜的“得道”高僧,在即將離開人世前就會有預感,是“程序”即將終止的“反饋”。
后記:
一棟年代久遠的老式建筑里的一套擁擠的房屋內,一間由高齊屋頂前后兩邊都裝滿書的鐵書架將屋子分割成會客室和工作室,會客室的墻上掛有古色古香鏡框裝裱的一副對聯拓片、一件麥稈工藝畫和鄭板橋書的“小書齋”拓片小匾額。這就是我們前去拜訪看望許老時映入眼前的景象,這是他日常生活和伏案筆耕的地方?艱苦,簡陋?轉念一想,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許老說,近20年來他在研究中國的皇帝,研究皇帝的職業特點,研究他們開國、治國的本領,并把他們開國和治國的本領分別概括為3條,但其縮略語都是“數理化”3個字。
經歷過國民黨統治時代,經歷過艱苦的抗戰年代,經歷過解放后的新中國時代,那些艱苦的記憶讓他即使現在物質充盈了也還保持著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每一張紙他都要正反面都寫滿了才舍得扔掉。也許所有人都會和我一樣,每了解他多一分,對這位可愛老者的喜愛和崇敬就會加深一分。
就如當95歲高齡的他獨自走上領獎臺,臺下的是一片驚嘆,緊接著就是響徹整個會場的掌聲;當他向同行們表達自己的3個心事,致歉時深深的三鞠躬,感染、鼓舞和震蕩了所有人的心,掌聲連綿不絕,此起彼伏,久久不息,有的甚至激動的站起身也跟著鞠躬。會場上幾百人鼓掌的,起立的,鞠躬的,以此表達他們對這位水業老前輩的崇敬和敬意,站在舞臺后側的我被這一畫面震驚了,這也許就是這位老者的人格魅力才有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吧!
借我社舉辦的“2012年度中國水業年度人物”許老被評為“終身成就獎”及2014年《給水排水》雜志創刊50周年之機,前往許老家中探望和拜訪。出于對許老身體狀況的考慮,我們的采訪都是一點點,間歇性的完成的,在家中聊天,在去會場的路上,在等候頒獎的間隙。
許老的精神矍鑠,頭腦依然很清晰,但聽力有一些吃力,全程的采訪都是記者將問題寫在紙上,許老師看著題目一一作答的。由于諸多的限制,能與大家分享的故事也只有這么一些。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愿我們能與中國水工業大家庭中的一寶長相守,待有機會我們再繼續“開采”水業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