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7年,剛剛從部隊退伍的他,在改革開放政策的鼓勵下,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毅然下海經商,開始了自主創業之路。自主創業,說起來容易,可當真正開始做的時候,他發現那是一條崎嶇而坎坷的路。創業之初,擺在他面前的問題就是選擇創業項目。在朋友的支持下,經過一系列的市場調查,他選擇了食品飲料行業。發展的項目確定了,但在一無資金、二無經驗的前提下,要在當時食品飲料廠家林立的市場中立足,談何容易。困難面前王明國沒有被嚇倒,他堅信知識改變命運,決定先在當地一家優秀的食品飲料廠工作學習。在學習的這段日子里,他拿出軍人般的精神與毅力,每天虛心請教行業中的每一類人,把自己投入到市場中去錘煉。在做營銷工作中吃的苦、受的罪,讓他對商場如戰場有了最真切的體會,而他始終以軍人一樣的行為準則去要求自己,就這樣堅持了兩年,最終攢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成功后的王明國并沒有淺嘗即止,當年他便拿出了兩年來攢的所有資金,求親告友,千方籌措租借到了別人閑置的院落做為廠房,就此邁出了他興辦實業的第一步。辦廠期間,他確立了“誠實做人,守信經商”的辦廠宗旨。正是憑借這樣的人生信條和經營理念,他大膽探索改變傳統食品飲料產業的經營方式,從正式投產開始,便主動聯系打工時熟悉的客戶,與他們訂立誠信合約,把自己的產品先無償的提供給客戶商家,等商家銷售完商品再結算。正是這種大膽的“誠信經營戰略”,使他的廠子從一起步便與客戶商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既推動了產品的推廣,廠子也在發展中不斷地壯大。廠子是辦的挺紅火的,但僅停留在“散兵游勇”作坊式的基礎上,沒有太多抵御風險的能力。2008年,國家決定嚴查小工廠和小作坊式的食品企業,這段時間,他的經營業績不斷下滑,并且面臨隨時被封查的可能。
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的,這時的王明國決定回鄉創業,他深入全縣各個鄉鎮考察能夠發展的特色產業,他的想法無意中被隔壁煤場老板劉相久知道了,并且劉相久與他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兩個人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決定攜手創業。說干就干,2009年在全國各地考察中藥材種植產業回來后的王明國和劉相久帶領創業五人團隊,成立了湖北保康帝豪中藥材種植有限責任公司。
自企業創辦以來,王明國便堅定了要在藥農能夠賺到錢的基礎上推動企業的發展的經營理念,最大限度的回饋社會。最開始許多藥農有顧慮,他便自己租了500畝地自己種,從那時起許多藥農關心他的這塊基地勝過關心自己田里的莊稼。一年后他種的地塊豐收了,他用實際行動打消了藥農心中的顧慮,在他的帶動下僅用一年時間全縣就發展了6000多畝藥材。想到這么多的藥材種植,并且都分散在各個鄉鎮各個村,對于藥材管理這一塊老百姓也不熟悉,于是他又跑到安徽亳州請了一名資深技術專家,然后把涉及種植藥材的人員挑選出來進行技術培訓,之后再派送到每個村對藥農進行種植指導。
為了更好的為藥農服務,王明國決定以辦技術簡報、刻錄技術光碟的形式向各個藥農發放技術資料,以便他們更好的掌握種植技術。在各個藥材田里跑的多了,了解到各個地方的土質都不一樣,為了改善那些土質差的地塊,他聯合肥料廠合資建立藥材專用有機肥,用于幫助藥農改善土質,并且讓藥材增產,藥農增收。每次去各個藥農田里看藥材的時候,他總是特別的心疼那些在田里忙碌的藥農,考慮到藥材開挖后的晾曬特別辛苦,他又籌資建起烘干車間,在保證藥農不減收的情況下,免費為藥農烘干藥材。截止目前王明國的帝豪藥業帶動全縣近一萬名藥農參與,平均為藥農畝增收3500元,為返鄉青年提供200個工作機會,帶動他們創業致富。
企業的發展也跟著藥材事業的拓展水漲船高,目前帝豪藥業已經是一家集中藥材種植、銷售、加工、深加工的特色農業實業公司,資產從成立之初的幾千元增加到現在的三千多萬元,年產值由創業初期的幾百萬元增長到現在的近3600萬元,企業員工也從當初的幾個人增加到現在的幾十個人。公司的業務由原來的單一的中藥材生產、銷售發展到現在的集中藥材生產、銷售、加工、深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與公司長期簽訂種植回收協議的農戶就達1000多戶,覆蓋了保康縣、南漳縣的幾十個鄉鎮,從業人員達1000多人,真正形成了“公司+農戶”,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龍頭企業。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支持,王明國始終堅持履行公共責任、公民義務、恪守道德規范。非常重視質量管理工作,強調藥材產品質量是公司立足之本。在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同時,也十分注重環境保護工作,公司根據國家生態林建設政策先后和縣林業局、縣國土資源局研究中藥材種植和生態環境保護有機結合,既為農民創收也保護了環境。企業多次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2012年被中共保康縣委授予“先進農業龍頭企業”的稱號,2012年被保康縣委授予“創業明星”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