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口處安裝著鐵柵欄門,一些患者表現出明顯的恍惚癥狀,這里是武漢市武昌醫院南湖院區精神科,收治的80名患者大多系精神分裂癥、狂躁癥等疾病。作為該科一名男護士,49歲的劉伯超在這里工作了整整22年。
49歲的“元老護士”
1990年,劉伯超調到武昌醫院精神科。在那個年代,男護士這個職業還有點尷尬;而精神科男護士,在尷尬之外還帶點凄涼。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包括我父母在內,跟外人提到我的時候,都只說我在醫院上班,不說我具體干什么。”提起這些往事,劉伯超顯得有些委屈和難過,“不過我自己很坦然,直接說我是護士。”
自該院精神科成立,劉伯超就在那里工作,是科室里的“元老護士”。在他辦公桌上有一本筆記本,記者翻開一看,密密麻麻記滿了學習心得。劉伯超靦腆地說,科室平時組織學習多,他習慣做詳細的記錄,并思考總結一些經驗。
“大多數患者被送來時情緒不穩,有些患者一住幾年都沒人來探望。”劉伯超感慨地說,在治療之外,這些患者特別需要他人的關心,尤其是家人的關愛。
為患者進步激動
前天中午12時許,劉伯超端著一碗橙汁進入一間病房,病床上蜷縮著的人把自己緊緊捂在被子里。劉伯超走到床邊輕輕地說:“來,喝點水好不好?”
聽著如此輕柔的語氣,記者以為是對待一個孩子,然而被單輕輕掀開一角后,竟是一位73歲的老人。在抿了一小口后,老人可能覺得橙汁味道不錯,猛伸出手抓住碗大口喝了起來,劉伯超連忙叮囑:“慢點慢點,別嗆著了。”
這位老人是劉伯超護理的多名患者之一。1個月前,該科室剛收治一名20歲的重癥患者,其整個人深弓著腰,走路時手垂在腳前,不會吃飯上廁所,也拒絕與人交流。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如今已能重新站立走路,也恢復了一定的自理能力。
“剛才看到我他還主動笑了一下。”劉伯超激動地說:“外人可能理解不了,但在我們這里,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