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三楚人物
學者風范 醫者情懷
2018-01-21 09:44:57   來源:今日湖北網

——專訪“醫療扶貧專家”、武漢協和醫院姚尚龍教授

□記者/陳思炎    通訊員/黃冬香   張方方

 

 1.png

人物名片:

姚尚龍: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副院長,麻醉與危重病醫學研究所所長、麻醉與危重病學教研室主任、麻醉科主任;醫學博士,二級教授、華中學者特聘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前任會長,湖北省麻醉學會主任委員,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初級創傷救治培訓首席專家,湖北省麻醉質控中心主任。先后承擔了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其中一項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和10余項部省級課題,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中華醫學會科技進步三等獎、衛生部優秀教材二等獎、教育部提名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各一項。2013年,獲國內麻醉領域最高獎首屆“中國麻醉醫師獎”,2015年獲2015中國消除貧困獎“感動獎”;先后發表論文300余篇,其中60余篇被SCI收錄。

2.png 

他,懷揣醫者的大愛,走進無數因災難而恐懼的人心里,用無疆的大愛和精湛的技藝讓災區人民看到希望;他,將先進的醫療技術,送到救援現場、老少邊窮,他說,這里是更需要它們的地方;他,發揮大醫院的品牌效應,致力打造帶不走的“協和醫療隊”,他說,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他,是一名癌癥患者,經歷過頭、頸、腎等部位三次大型手術,他說,從醫30多年,斑白的發絲印證了他對患者傾注的心血;他是窮人家的孩子,也是窮人的“扶貧”專家,為此,他受到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切接見。他,就是“醫療扶貧專家”、武漢協和醫院副院長姚尚龍教授。

3.png 

篤志醫學    終成著名麻醉學專家

 

姚尚龍出身在一個貧困的家庭,父親早逝,母親含辛茹苦將4個兒子拉扯大。也就是那個時候,他體會到了窮人看不起病的痛苦,下定決心發奮讀書,成為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如愿走上了醫學的道路。

1982年7月,畢業于皖南醫學院的姚尚龍在皖南醫院做起了麻醉科住院醫生。一次手術后,病人滿懷感激地握住外科醫生的手說:“您的醫術真高明,我一點都不覺得痛。”聽到這番話,為了病人忙碌一天麻醉的姚尚龍感到有些困惑,“明明是麻醉師的作用,可是病人們卻并不明白。”從此,姚尚龍就暗自下定決心,要做一名出色的麻醉醫生,要讓大家認識到麻醉的價值。

1984年9月,姚尚龍來到了武漢協和醫院麻醉科,師從當時麻醉學界學識淵博、德高望重的劉俊杰教授。正是劉俊杰教授的言傳身教和悉心培養,姚尚龍從一個真知實干的麻醉醫生一步一步成長為麻醉學界的知名專家。

姚尚龍在三十多年的醫學生涯里刻苦鉆研,開拓創新,陸續取得了諸多實效性的成果。他先后承擔包括“從‘炎癥消退障礙’角度探討急性肺損傷發病機制和干預策略”、“張力敏感基因在機械牽張介導肺損傷中作用機制的研究”、“呼吸機相關性肺損傷涉及跨膜新號轉導上游通路激活機制的研究”、“張力敏感基因在機械牽張介導肺損傷中作用機制的研究”、“DAPK1 致中性粒細胞凋亡促進急性肺損傷炎癥消退的機制研究”等在內的1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10余項部省級課題。

近年來,姚尚龍與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及企業合作,研制出一系列UE可視喉鏡系列產品,有效地提高了急救及麻醉患者插管的成功率,降低對患者氣道的損傷,為搶救生命贏得了寶貴時間。2015年,UE可視喉鏡在國際、國內多項專業醫療設備展覽會上,吸引了眾多人的眼球。目前,這款可視喉鏡已經在全世界二三十個國家廣泛應用,為中國醫療器械贏得了世界地位。

4.png 

學科領航    在堅持中追求與突破

 

除了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造福萬千患者外,作為國內知名麻醉學專家,姚尚龍在拓展學科發展、培養人才等方面盡心竭力。他擔任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近20年,目前,該科成為國內最大的麻醉學臨床、教學、科研中心之一,年手術量4萬余例,臨床麻醉質量和安全性已經達到了國際標準,十年來無一例麻醉死亡病例。麻醉科先后獲得了“教育部國家重點學科”、“衛生部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以及“湖北省優勢學科”等榮譽稱號,綜合實力位列國內前五。

同時,作為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會長,姚尚龍致力于把麻醉醫師協會發展為麻醉醫生之家,承擔更多麻醉醫生維權的工作。他不僅切實奉行醫師協會的宗旨,致力于維護麻醉醫師的權益,還要求通過發展協會會員、健全地方協會組織、加強多學會間合作等措施以實現臨床麻醉、ICU、疼痛等整個麻醉相關學科和諧發展。

姚尚龍的弟子眾多、成就斐然,在業界聞名,連慶泉、類維富、王月蘭、武慶平、尚游、金勝威、王壽勇等人,已成為全國各地麻醉精英。不但如此,他還積極地利用自己麻醉界知名專家的優勢,向麻醉界、醫療界和普通公眾宣傳和介紹麻醉醫生工作的重要性。

2012年春節,一部由《江南style》改編而來的《麻醉style》風靡網絡,紅遍國內。這是一群在萬家團圓之時仍在守護生命的麻醉醫生自編自演的舞蹈。而編舞者正是姚尚龍。

2014年4月,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組有意就我國麻醉醫生的工作現狀進行深度報道。姚尚龍接受記者采訪時,生動闡述了麻醉醫生們的工作狀態。他在節目中說:“麻醉醫生似乎注定是幕后英雄。病人做完手術后,感謝的是外科醫生;患者大多數不知道麻醉醫生的姓名,更不知道麻醉醫生在手術中的作用和付出。”他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這一特殊的全體,也希望國家能采取具體舉措,切實改善麻醉醫生的工作狀況。

《過勞的麻醉師》節目播出后,受到全國麻醉醫生的歡迎,更引起公眾的廣泛關注。當日微博轉載量即達到220萬次,并在微信等社交平臺引發討論熱潮。

 

災難救援    用大愛詮釋醫者仁心

 

作為武漢協和醫院副院長,姚尚龍曾多次率隊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從1998年抗洪救災,到SARS救治、雪災救援、汶川地震援助……每一次社會需要的時候,他都二話不說,挺身而出,他被醫療圈的朋友親切地譽為“醫療扶貧專家”。

2008年汶川地震爆發,姚尚龍第一時間帶領武漢協和醫院醫療隊,赴災區救援。看著滿目蒼夷的場景和傷殘的百姓,他一邊指揮相關人員救援,一邊利用間隙做了17臺手術的麻醉,當時,他是全隊手術麻醉做得最多的專家。雖然他已年近六十;但是他過硬的作風和精湛的技術,卻贏得了傷員和同仁的贊譽。

“災難、病人在哪里,我們就應該在哪里,這是醫生的天職。” 姚尚龍說。四川德陽什邡市曾是汶川地震重災區之一。如今修葺一新的什邡市第二人民醫院廣場上豎立著一座抗震英雄紀念碑。碑文英雄名單赫然刻著:協和醫院姚尚龍教授及其團隊。

汶川地震2年后,姚尚龍惦念災后的人民,重返災區。什邡受災群眾譚邦富在災后重建時不慎摔傷腰椎,來到市第二人民醫院就診。一套脊柱器械,通過手術安在腰椎上,就能讓他重新站起來。然而價值近2萬元的器械,對于農民譚邦富來說太昂貴,他打算放棄手術,等待截癱的命運。時任湖北省赴川醫療救援隊第二分隊隊長的姚尚龍恰遇此事。

姚尚龍當即電話聯系協和醫院器材科,指示盡快找到一套合適的器械送至災區。當晚6時,器械輾轉運至什邡市第二人民醫院。第二天早上,姚尚龍親自負責麻醉,這套脊柱固定器械被安進了譚邦富體內。從開始聯系到手術完成,僅用了20小時,所用器械及手術費用也全部免除。

還是這一天,11時28分。姚尚龍帶領幾名專家,正聚精會神給一名復合外傷患者做手術。突然,手術室墻體開始晃動起來,窗戶玻璃砰砰作響。“地震又來了!”有的醫生被震到墻根,有的倒在了地上。“怎么辦?”此時,患者的傷口已經打開,鮮血正汩汩地往外冒。千鈞一發之際,姚尚龍斬釘截鐵地作出決定:“我們不能走!”在他一聲大喝下,大家鎮定下來,等到余震稍緩,完成了這臺手術。

災區人民“因貧棄醫“的痛楚,深深地刻在了姚尚龍心里。酸楚之余,他立即行動。2008年5月,他主持了對什邡市第二人民醫院價值100萬元的醫療救助,并力主其在災后成為武漢協和醫院的技術支持醫院。

災后數年,姚尚龍幾乎每年都回訪、探望當年的病患。有感于災害中孱弱的創傷救治現狀,他開始大力倡導創傷救治研究與普及。2010年9月,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與國際初級創傷救治委員會(PTCF)共同合作的“初級創傷救治”國際培訓項目正式拉開帷幕,姚尚龍正是有力推動者。該項目隨后培訓了大批創傷救治專業人員,促進了我國初級創傷救治的發展。

 

帶病援疆    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

 

“醫療扶貧不僅應是對經濟的援助,更應能傳授技能與知識。”姚尚龍深知,光靠一己之力是有限的,為此,他抓住每一個機會對貧困地區進行醫療援助,通過技術、智力的支持,將先進的醫療技術散播到老少邊窮地區,在當地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協和醫療隊”,造福當地百姓健康。

2010年底,姚尚龍的妻子因為外傷完全昏迷二十多天,九死一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心系援疆工作的他,在當年第二次剛做完化療后不久,親赴新疆簽對口支援協議。

2011年,武漢協和醫院對口支援新疆博州人民醫院。姚尚龍當時分管醫院醫療工作,他充分發揮品牌、人才和技術優勢,在技術援助、人才培養、科研項目扶植等多方面,對博州進行智力、技術幫扶,并不顧年邁,多次親赴新疆,指導幫扶工作。

2012年8月1日,姚尚龍帶領醫療隊,到牧區的蒙古包和中哈邊境邊防哨所,為當地群眾和邊防官兵送醫送藥,受到當地牧民和邊防官兵的熱列歡迎。68歲的哈薩克牧民帕提古麗,因患高血壓致腦出血十多年,當老太太拿到姚尚龍免費贈送的藥品時,流下了感激的淚水:“武漢的醫生亞克西”。

“老少邊窮地區,確實需要大醫院慷慨解囊,要把對口支援看作責任,醫療扶貧要接地氣。”自2010年以來,姚尚龍每年至少兩次親自赴疆對口支援,通過“專家查房、專題講座、手術帶教、門診指導”等方式發揮傳幫帶作用,在博州分院成立了“哮喘之家”,建立了介入治療室,開展了“新式剖宮產”、“直腸癌根治術”等14項新技術,為博州分院帶來了大量新技術、新觀念和新理念。

不僅僅要“走出去”,還要“請進來”。為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協和醫療隊”,在姚尚龍的倡導下,武漢協和醫院每年還邀請博州醫院醫護人員到該院進行全方位的業務學習,規范臨床診療行為,學習新技術新業務。同時,協和醫院還與博州醫院搭建了遠程醫學平臺,便于持續開展遠程會診和教學活動。

新疆博州,只是姚尚龍對口幫扶工作的一個縮影。2015年5月,姚尚龍帶領協和醫院10個專業的國內知名專家,到福建閩東醫院開展大型義診活動并作專題學術講座。根據規劃,協和醫院將對閩東醫院全方位對口幫扶,3年內幫助建立一批重點??疲瑖易匀豢茖W基金科研項目爭取實現“零”的突破。

多年來,姚尚龍幫扶的腳步幾乎遍及湖北所有地市縣,鶴峰,洪湖,應城、通城……山山水水,崗崗嶺嶺,都留下了他的真情與足跡。“醫療扶貧,是要幫助更多基層老百姓解決具體的醫療難題。”正如他所言,做好醫療扶助,既是責任,也是義務。

由于在醫學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姚尚龍獲得2015年“中國消除貧困獎”,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切接見。談起受到習主席接見的情景,姚尚龍反復說他當時無比激動,“當時我和所有的代表都一樣雙眼濕潤,當習主席聽說我是一名醫療工作者,且做過三次手術時,還特地問我來自哪家醫院,特意叮囑我要保重身體。”姚尚龍表示,這個獎雖然是頒發給個人的,但體現了扶貧脫困對整個醫療界的肯定和期待。

因常年奔波忙碌,2010年左右,姚尚龍身染重疾,頭部、頸部先后手術,又罹患腎癌,摘除一側腎臟。然而,他不管不顧,進入古稀之年的他,仍舊活躍在醫院的醫療救援、對口幫扶工作中,樂此不疲。“兩鬢斑白終不悔,為醫消得人憔悴。”他說,“扶貧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希望更多醫務工作者加入醫療科技扶貧、健康扶貧。”

責任編輯/實言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亚洲伊人成大香线蕉99综合 | 日韩欧美有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二区 | 亚洲高清vr播放在线观看 | 五月婷婷欧美日韩 | 日本天码AⅤ片在线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