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通山縣洪港鎮西坑村、東坪村為主的14個楠竹產業示范村,以大畈鎮杉木園村、板橋村為主的16個油茶產業示范村,以大路鄉山口村、賓興會村為主的18個龍蝦產業示范村……
15日,記者從市農辦獲悉,通山圍繞楠竹、油茶、香菇、小龍蝦、烏骨山羊、黑山豬等特色種養業,以及電商、光伏發電等新興產業為主的主導產業,140余個村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發展態勢,為推進精準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該縣把培育“一村一品”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推進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注重規劃引領,強化政策支撐,在培植主導產業上下功夫,在探索產業扶貧途徑上做文章,成效明顯。
該縣研究出臺了楠竹、油茶、香菇、小龍蝦、農村電商、農家樂等產業發展實施意見,采取以獎代補、部門幫扶、技術培訓等措施,全力支持“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同時,整合財政、扶貧、農業、林業等部門項目資金1億元,設立扶貧基金,專門用于支持“一村一品”產業發展;開發“精準扶貧貸”,每年整合1000萬元作為貸款風險補償金,按照1:10的比例放大,連續3年撬動銀行信貸資金3億元,實行免抵押、免擔保,財政貼息,支持貧困戶發展產業。
把龍頭企業帶動、培育市場主體、發展專業合作組織,作為推進?“一村一品”的重要內容。目前,該縣有省級龍頭企業7家、市級48家;有各類專業合作社910個,覆蓋農業基地26.5萬畝,帶動2.95萬戶農戶增收;注重品牌創建,全縣“三品一標”共32個,農產品產地認證品種21個。在多方努力下,大畈鎮大坑村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在“帶”字上做文章,充分發揮 “一村一品”在產業扶貧中的重要作用。該縣探索出了政策融入、龍頭帶動、掛靠經營、旅游扶貧、能人引領、租賃返聘、集體反哺、捆綁發展、合作共建、培訓造血等10種扶貧模式,拓寬了山區群眾的增收渠道,有效帶動了廣大貧困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