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從荊州市博物館獲悉
為加強文物保護
充分發揮荊州城墻公共文化服務功能
荊州市正積極開展城墻頂部貫通
和保護設施建設工作
預計今年年底正式完工
待所有項目修繕完畢后
整座城墻頂部除賓陽樓景區之外
將全線貫通
當日上午10時30分,記者來到位于新北門的荊州城墻頂部,只見以西幾百米的路道鋪上了游步棧道,細細發現,該棧道在鋪設的時候,并沒有破壞原有的道路。
據荊州博物館古建部主任李正貴介紹,目前,荊州城墻各個城門處于分段切塊和封閉售票狀態,經國家文物局、省文旅廳批準,我市決定對城墻頂部實施全線貫通,并建設必要的安防、照明、棧道等與旅游服務配套的設施。
據介紹,新北門城墻頂部以西鋪設的游步棧道有近660米。之前,受自然因素影響,該段步道凹凸不平。為了盡可能保持文物原狀,我市通過鋪設棧道供市民休閑、游客觀光行走,保護該段步道不再受“傷害”。
隨即,記者來到了位于西門洗馬池公園附近的城墻內,只見幾名施工工人正在搭建踏步路道,據介紹,該登城踏步的增設工程也是城墻頂部貫通工程中的其中一項,為市民、游客提供方便。
據了解,荊州城墻頂部貫通和保護設施建設工程,是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關于在荊州城墻保護范圍內進行荊州城墻頂部環通和保護設施建設項目的意見》批準的設計方案實施的。按照方案要求,我市還正開展城墻博物館和朝宗樓的布展、導視導覽以及管理用房等配套設施建設與完善工作。
新聞多一點:
荊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荊州城墻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楚國曾在現荊州古城城北五公里處的紀南城建都長達411年,留下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
如今的荊州古城是在楚國渚宮和船官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由土城逐漸演變為磚城。現城墻為明清時修葺,周長11.28公里。城墻現有6座古城門、2座門樓。
荊州古城墻墻體保持完整,形制完備,為中國保存完好的四座明城墻之一,被譽為“南國完璧”。
來源:荊州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