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有“北京敦煌”美譽的云居寺攜“三絕”到訪故宮博物院。今天起,“中華文化奇跡——北京房山云居寺歷史文化展”在太和門內東側崇樓開展,40件展品亮相,其中3件石經原石最為珍貴。
云居寺“三絕”是指該寺珍藏的石經、紙經、木經。專家說,云居寺因經而寺,寺以經貴。隋大業年間,僧人靜琬到白帶山刊刻石經并創建云居寺,自此開啟了一項綿延隋、唐、遼、金、元、明、清七朝,跨越千年的山地刻經史,最終白帶山的名字也被石經山取代。
如今,599歲紫禁城講起云居寺千年往事。石經原石首次出寺,與明代紙經、清龍藏木經板等珍貴文物在太和門內東側崇樓展廳內就位。故宮巧妙地在展廳里增加了鏡面,利用反射原理將石經展示加以延伸,再現“石經長城”的震撼效果。云居寺工作人員介紹,3件石經原石最為珍貴,其中一件石經原石是1千多年來首次離開云居寺。一件明代舌血真經也在展出之列,講解員說,此經是用舌血混合朱砂寫成。
展廳里,參觀者還可以身臨其境地走進“雷音洞”。這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佛殿之一,建成距今已超過1300年。觀眾可以走進1比1復原的“雷音洞”,看四壁鑲嵌石經,與僧人靜琬“對話”。觀眾還可以參與龍藏木經板印刷活動,親身體驗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印刷工藝。
貞觀二年靜琬題記刻石、金代石經、明代藏文真言海經卷、清代龍藏木經板……石經無聲,藏經洞默默,通過“刻經緣起”“千年偉業”“寶塔金經”“護經傳寶”4個部分,再現云居寺跨越千年的深厚歷史、最具代表性文物的文化內涵以及文物保護工作背后的故事。
本次展覽展期至10月19日。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入院后可免費參觀。(記者 劉冕)
(責編:田虎、連品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