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汽車
車企經得住“環保懲戒機制”考驗嗎?
2016-08-08 09:23:36   來源:蓋世汽車

寫在前面:K線君認為,《新聞聯播》一直是解讀中國政策方向的重要方式,在最近欄目中,31部門聯合啟動“環保嚴重失信企業懲戒機制”成為焦點,一直以來,中國社會重經濟發展,輕環境污染,以及環境污染違法成本低的局面,可能將得到扭轉。

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不論是生產制造,還是在使用過程中,是否環保節能,關系到中國“綠水青山”和可持續發展。然而,去年9月,全球汽車行業接二連三曝光的排放造假和油耗造假丑聞,讓世界汽車強國德國、日本和美國紛紛卷入,大眾、三菱和鈴木等汽車公司的行為,令人感到羞恥。

人們不禁質疑汽車制造商的道德和法律底線,各國政府也開始對此反思,并制定了更嚴格的環保法規。

那么中國——連續7年全球最大新車銷售市場,情況又怎么樣呢?幾年前頒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被指隔靴搔癢,政府部門通報無下文,汽車企業也沒有公示。

現在,聯合了幾乎中國所有權力部門的“環保嚴重失信懲戒機制”,對汽車業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我們希望這個“史上最嚴”的環保失信懲罰機制能夠不折不扣的履行,讓我們的天空更加透徹,讓我們的水源更加澄清。

7月27日,環境保護部在京召開《關于對環境保護領域失信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媒體通氣會,并介紹“備忘錄”主要內容。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表示,“備忘錄”由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等30個部門聯合印發,是環保領域貫徹落實中國政府關于建立和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

該“備忘錄”以部門協同、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為特點,旨在通過環保嚴重違法失信企業信用信息的公開和部門共享,依法依規運用信用約束手段,構建政府、社會共同參與的跨部門、跨領域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提高企業環保自律、誠信意識,營造良好的環保守法氛圍。

黃潤秋介紹,“備忘錄”明確了聯合懲戒對象為在環境保護領域存在嚴重失信行為的生產經營單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負有直接責任的有關人員;聯合懲戒措施有限制市場準入、行政許可或融資行為,停止優惠政策,限制考核表彰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車行業,自去年9月大眾汽車柴油車的“排放作弊造假”丑聞被揭露后,世界汽車產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一時間歐洲汽車廠商人人自危,信任危機炙烤著汽車制造商的道德底線。

為此,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管理層發生巨變,付出了超過150億美元和解費的代價(僅美國市場,其他國家目前尚未全部解決),公司形象和聲譽深受其害。

在中國市場大約有數千輛柴油車牽涉其中,但并未得到美國市場的待遇。

當人們以為排放造假丑聞即將以大眾汽車支付高額賠償費用和作為德國制造業代表的名譽受損而告終之際,在中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日本,也傳出三菱汽車、鈴木汽車等日本汽車制造商燃油消耗隱瞞造假的丑聞。

隨后,造假的三菱汽車股價暴跌,瀕臨破產被日產乘人之危并購,而鈴木社長引咎辭職,企業商譽嚴重受損。

馬克思曾引用過這樣一句話:“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span>

這不僅令一向以環保和節能的日本汽車業和日本政府顏面掃地,也揭露了在利潤面前,不論是德國(與歐洲)汽車公司,還是日本汽車公司,甚至是美國汽車公司,這些隱瞞造假的著名汽車公司重商業利益,而輕視甚至蔑視法規和社會責任,不惜踐踏道德和法律底線。

然而,在中國市場,由于技術和國家發展需要,汽車行業很少因為“環保嚴重失信”或者說超標污染等原因而遭到嚴厲懲罰。

過去30多年,在經濟建設中,中國更關注“金山銀山”,而對“綠水青山”保護不足;但隨著國家政府和公民的環保意識提升,以及空氣污染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和健康,中國需要對污染說:NO!

因此,汽車K線認為,對于在國外有劣跡的外資車企,應該認真審視其在中國市場是否也存在“環保嚴重失信”。對本土中國汽車制造商來講,也需要快速提升環保節能領域的技術實力。

據悉,“環保嚴重失信(不良)企業”具體包括:因為環境違法構成環境犯罪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按規定通過審批,擅自開工建設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控制指標的......被環保部門掛牌督辦,整改逾期未完成的;違反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有關規定,對重污染天氣響應不力的等14種行為,其中,污染物排放赫然在列。

為此,“備忘錄”提出了四個方面、共25條懲戒措施,包括:限制取得政府供應土地;限制發行企業債券及公司債券;自處罰決定下達的次月起36個月內,不得享受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推動各金融機構將失信生產經營單位的失信情況作為融資授信的參考等。

這些懲罰措施,對于大投入、大資金和規?;洜I的汽車制造商,不再只是隔靴搔癢,而是可能向美國政府“收拾”大眾汽車一樣,令其深刻感受到環保嚴重失信和違法的痛楚。

2013年,國家工信部、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和質監局,聯合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欲實現2015年和2020年中國乘用車產品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L和5.0L的目標。

然而,這么長時間過去了,公眾未見主管部門通報,汽車企業也沒有相關公示。在歷次采訪中,對于辦法中的燃效限值一事,車企主管們經常是顧左右而言他。一方面,這表現出他們的心虛,對關乎環保和節能的辦法準備不足;另一方面,他們也知道,這項規定難以施行(反正不行可以造新能源汽車“補窟窿”),或者說違法成本過低。

2014年,北京市環保局認定現代汽車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并依據該法對現代汽車沒收收入13510231.53元,并處以10%的罰款,罰款金額超過百萬元。

可是對于位列世界前7大汽車集團之一的現代汽車集團,這并沒有實質性的威懾,簡直就是九牛一毛。就像大眾的排放造假丑聞的賠償金,也只不過是其一年左右的凈利潤而已。

似乎原先所說的處罰形同兒戲,也無人關心此事能否認真執行。雖然會披露部分車企燃效限值未達標,卻再無下文。現在,環境保護部門牽頭的“備忘錄”,也許會從汽車實際使用方面對汽車制造商造成約束。

屆時,汽車制造商就不會像對相關部門施加影響那樣,它們可能難以控制消費者和社會機構,對其產品進行“解剖分析”,并造成社會輿論,對其聲討。

汽車K線希望,在中國的汽車制造商能夠遵守其環保信用和中國法規,為中國環境保護作出與其社會地位相等的貢獻。當然,如果發生像大眾汽車、三菱汽車和鈴木汽車等造假作弊丑聞,屆時他們面對的,將不僅僅是道德輿論的聲討,還要為自己破壞環境的行為,付出實實在在的、沉重的代價!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在线欧美AⅤ整片 | 伊人久久大香线焦亚洲日本 |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高清 | 午夜性色福利在线视频观看 | 亚洲深夜福利网站 |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