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武昌繪
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 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山東大學自創辦之日起,就始終堅守“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圖富強”的辦學宗旨。當前,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我們正在繼承百年辦學傳統基礎上,努力開創世界一流大學建設新局面。
作為一名高校管理工作者,我認為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更積極地開展工作。
服務網絡強國戰略,維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我國經濟發展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建設數字中國成了驅動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我校擁有網絡空間安全學科關鍵領域的傳統優勢,密碼研究團隊甘坐冷板凳,潛心研究二十年,成功破解了兩大國際通用Hash函數算法SHA-1與MD5,產生了重要國際影響。學校首批獲批建設“網絡空間安全”一級學科,成立了網絡空間安全學院,著力培養網絡空間安全高層次人才,并且圍繞密碼理論、網絡與系統安全、應用安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重點方向組織科學研究,主動承擔國家(國防)重大研究任務和軍民融合任務,致力于維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打造世界一流的網絡空間安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高地。
圍繞制造強國戰略,推動工程材料關鍵領域重大突破。未來幾十年,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將同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形成歷史性交匯,工程科技進步和創新成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們充分發揮工程學、材料學等學科優勢,針對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重大需求,瞄準功能材料科學技術發展前沿,集中力量攻克“神光工程”“高功率微波器件和白光照明工程”和“強激光武器工程”所需關鍵晶體材料,在激光晶體、非線性光學晶體和其它功能晶體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其中慣性約束核聚變工程用超大口徑KDP晶體的成功研制,打破了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技術封鎖,為我國相關領域重大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材料支撐保障。學校在大型鋁合金擠壓型材、鋁合金成份與結構調控、碳纖維復合材料、焊接技術、有機硅材料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成果應用于高速鐵路、大型飛機、“天宮”“神州”等重點工程。
聚焦海洋強國戰略,著力破解涉海科技難題。發展海洋經濟、海洋科研是推動我們強國戰略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我校采取一系列舉措,以國際海洋科技前沿為引領,堅持陸海統籌、理工交叉、微觀和宏觀相結合、科學與技術相結合,加強國際和區域合作,成立了海洋研究院。目前研發的4000米深海Argo觀測浮標采取每24小時和衛星進行一次數據傳送,填補了我國剖面循環探測技術的空白。我們還大力加強與國內外著名海洋研究機構深度合作,開展微生物海洋學前沿領域的研究工作,努力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中國走向海洋強國貢獻力量。
服務國家戰略是“雙一流”建設的戰略基石,是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應有之義,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總任務的必然要求。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抓住重大戰略機遇,努力追求學術卓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貢獻。
(作者樊麗明,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F任山東大學校長,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專業設置與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孔子學院總部理事會理事等職。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級以上課題20余項,曾獲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張川整理。)
(責編:何淼、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