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消息網6月29日報道 美國《芝加哥論壇報》網站6月27日刊登題為《猿為什么不會進化成人?》的文章。現將文章內容摘轉如下:
親愛的科學:為什么地球上已經沒有古人類?如果說進化一直在進行、物種總是在變化和適應,那么,盡管舊的類人物種已滅絕,我們難道不應該看到從猿進化出新的類人物種嗎?
答:我們不想讓你知道事實,但你就是猿。
尼安德特人、古猿露西、湯恩幼兒和北京人也是。我們進化了,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和黑猩猩也進化了。我們大家都從生活在大約1400萬年前的一個共同祖先進化而來,一起組成了分類學上的人科。也叫人科動物,或者叫類人猿。
首先,我們稱之為猿的生物是我們的表親,不是我們的祖先。這就使它們很難進化成我們這樣。
加拿大湖首大學的人類學教授、美國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人類起源項目的研究員馬特·托赫里說:“問為什么今天的大猩猩不會進化成原始人,就好比問為什么你表親的孩子跟你長得不像。這些生物1000萬年來有自己的家系。你不能在家系上隨意往返。”
人們很容易把進化想象成日益復雜化的、線性的漸進過程,以單細胞變形蟲開始、以我們結束。但進化是沒有終點的,即使有也肯定不是人類。在許多情況下,進化往往趨向于簡單高于一切。這就是為什么住在山洞里的動物失去了眼睛,鯨魚——它們是陸地哺乳動物的后代——幾乎沒有腿骨。連智力也并非神圣不可侵犯:海膽沒有中樞神經系統,但它們的祖先原本是有大腦的。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古人類學家尼娜·雅布隆斯基說:“進化與特定條件下的生存和隨機突變有關,它有很大的偶然因素,但顯然沒有方向因素……一切生物都不過是在努力適應其周圍環境中的突發事件。”
換句話說,現代人類之所以能夠比其他古人類活得長,是因為我們能充分利用自身所處特定環境下的生態位。假如3萬年前氣候沒有發生變化,假如它的變化有所不同,那么,幸存下來的也許就是尼安德特人而不是智人。
當我們問為什么我們的猿類表親不會進化出人類所具有的特質時,一定要記住這一點。
現代類人猿生活在樹林茂密的環境中,爬樹能力是一大優勢,因此它們沒有必要像人類那樣用雙足直立行走。黑猩猩和倭黑猩猩等生物沒有跟我們一樣的高耗能大腦,卻能夠使用簡陋的工具筑巢,會欣賞美,甚至會悼念死去的同類。
雅布隆斯基表示:“我們的猿類表親不需要變得更像人,因為它們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