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科技
湖北聚焦聚力科技成果轉化 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018-01-21 19:47:00   來源:人民網

原標題:湖北聚焦聚力科技成果轉化 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人民網武漢1月20日電 (郭婷婷 金雨蒙)神龍汽車公司“標致508”的生產線上,大型激光拼焊機正緊張的進行焊接。這臺世界先進水平的焊接生產線,不是從國外進口,而是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邵新宇團隊研發的新技術。在2015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邵新宇團隊完成的“汽車制造中的高質高效激光焊接、切割關鍵工藝及成套裝備”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這個擁有幾十項自主知識產權,一舉突破國外公司技術壟斷的激光焊接技術,只是湖北科技創新的代表之一。

科教優勢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勢

從開始立項研究,到成為300多家汽企使用,具有世界領先水平,汽車激光焊接切割技術30年的發展代表了湖北產學研結合的縮影。

邵新宇介紹說,我國是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但汽車制造裝備基礎薄弱,關鍵工藝、成套裝備與系統集成的核心技術極其缺乏,相關核心技術、高端裝備被國外壟斷,迫切需要自主研發。

80年代中期,華中科技大學投入激光加工技術研究。當時,剛剛成立的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在汽車零部件國產化的過程中遇上了麻煩。汽車變速箱中兩個齒輪及其墊片因需要承受巨大壓力,對焊接技術要求極高。華科大得知此事后,主動提出承接這一技術的攻關。

神龍公司的法方代表最初并不相信中國人也能完成這一焊接技術,在收到焊接完成的3套成品以后,甚至帶回歐洲總部進行檢測。實驗結果證明,完全符合標準。最終,由學校與企業共同成立產業化公司,實現了理論到技術從而形成生產力的轉變。

在邵新宇的帶領下,團隊與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組成了“學研產用”結合、光機電多學科交叉的研究團隊。研發了白車身激光焊接、不等厚板拼焊、激光非穿透緊密切割等一系列生產線,突破國外公司的技術壟斷,在汽車制造激光加工高端裝備生產中實現了國產自主化。

“從項目起步到今天,成績背后的秘訣就是問題導向,格物窮理,團隊協作,持之以恒。”邵新宇感慨。

而他的故事只是千萬個湖北科技創新案例中的一個。

武漢郵科院單模光纖超大容量光傳輸不斷刷新全國紀錄;中航科工集團快舟小型固體運載火箭創造我國航天發射最快紀錄;海工大電力集成團隊確定了我國在“艦船新型發供電技術”鄰域的國際領先地位;植物轉基因育種、高通量基因測序、全自動細胞DNA定量分析等一系列成果,填補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研究的空白。

據了解,五年來,湖北省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93.43% ,取得重大科技成果8239項,是“十一五”期間的兩倍。技術合同成交額年均保持50%以上的增幅,以較大優勢保持中西部第一并躍居全國第二。

產學研結合破瓶頸釋潛能

在中國油料研究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的實驗室里,從北京領獎歸來的研究員李培武向記者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用試管將牛奶、花生醬等食品滴到一張小小的試紙上,五分鐘內就可快速測出黃曲霉素等四五種毒素的含量情況。

“黃曲霉素比氰化鉀毒10倍,比砒霜毒68倍,致癌力是六六六的10000倍。”李培武介紹說,我國是糧油出口大國,花生、玉米、稻米、小麥、食用油、牛奶等農產品極易受黃曲霉毒素污染。我國在出口貿易中,每年因黃曲霉素超標損失的糧油達數千萬噸。能否快速靈敏地檢測出黃曲霉毒素,一直是國內外農業生產中面臨的共同難題。

經過15年的努力,他們團隊的“農產品黃曲霉毒素靶向抗體創制與高靈敏檢測技術”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技術一經問世,將黃曲霉素的檢測費用降低了80%,牛奶的檢測時間縮短90%。

“過去一有隱患只能倒奶、停產,現在不用了。任何一個農民拿張試紙就可以自行檢測。”李培武說。而這一項目已在湖北本地孵化,正在快速發展之中。

作為一個科教大省,湖北的資源優勢毋庸置疑。據統計,全省現有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38.84萬,各類高校122所,科研機構1500多家,“兩院”院士、“千人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數量、各類創新平臺數量、科技成果數量均居全國前列。

經過市場優化配置,將科教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其變成真正的經濟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是湖北省一直以來努力的方向。

“為了鼓勵科技創新,湖北省連續出臺多項文件。”湖北省科技廳科技成果處負責人說,省委、省政府先后出臺了《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的整合和動員相關部門資源。先后推出了“新九條”、“科技創業十條”等17項高含金量的突破性舉措。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打通高校和企業鏈接,將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

“湖北省出臺的政策將資金、項目、人才、平臺等創新資源加速向創業一線聚集,大力促進科技轉化。”該負責人稱。

一系列剛性舉措,有力地激活了湖北的科技成果轉化,使全省科技潛能得到巨大的釋放。

以邵新宇研究團隊為例,該團隊正努力促使研究成果商業化。團隊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研發的汽車激光焊接、切割機開始一年只能銷出兩三臺。現在已賣出了538套,在神龍(標致)、長城、江淮、上汽通用、江鈴(福特)等313家企業應用,還有部分銷往海外。其中,白車身激光焊接生產線在近三年11次國際招標中,10次中標,在屢次與瑞士ABB、德國KUKA、德國JENOPTIK等公司的競爭中獲勝。項目成果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湖北在科研項目管理機制上的創新,提升了科研團隊技術水平。鼓勵科研人員走上創業之路,將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李培武表示,以前科研機構很多項目都是開完成果鑒定會,把證書一鎖就完了。“現在鼓勵科技工作者創業,去創造社會價值。這樣的創新才有意義。”

李培武說,按照湖北省政府出臺的“科技成果轉化十條”,科技人員和研發團隊在鄂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收益所得比例不低于70%,最高可達99%。甚至可以保留編制離崗創業,5年內可回原單位,檔案工資正常晉升。在評職稱時,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也占有一定比例。

湖北“科技成果轉化十條”,在他們團隊中引起極大震動。以前,他們的項目大都在外地孵化,現在主動與湖北本地企業武漢華美合作。經過三年的發展,已有8項專利交由該公司獨家使用,開發五大種類的產品。

搭建平臺啟動科技成果大轉化工程

據湖北省科技廳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科技十條”出臺至今,省內高校院所已累計新出臺相關政策細則48項,成功轉化成果948項,創辦企業304家。2014年,湖北省獲國家科技獎27項,居全國第四;專利申請量達到59050件,專利授權28290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4855件,同比增長19.8%;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601.74億元,比上年增長43.63%;全省登記重大科技成果1778項,同比增長9.7%。

湖北省引進科技成果已經超過流出的科技成果,躋身成為全國重要技術吸納地,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也持續增長。目前,該省已建立國家、省級科技合作基地87家,與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和技術合作關系。中俄大功率激光器、生物基因診斷等一批國際水平高新技術在鄂開花結果。以北斗技術、現代種業、光電信息為代表的高技術成果在“一帶一路”沿線和部分非洲國家落地生根。

目前,湖北省又高規格啟動實施了“科技成果大轉化工程”,重點組織50項重大科技成果在省內首次商業化轉化。計劃在3年時間內,通過“市場評價”方式和省級財政資金“定向、間接、有償投入”引導支持,共計劃投入10-15億元,撬動創業投資30-50億元,實現3000項先進適用科技成果在省內企業轉化擴散,實現市州縣全覆蓋。

據了解,2015年,湖北省就實現科技成果轉移轉化1248項。其中,49項重大科技成果在省內首次實現商業化轉化應用,獲得創投投資6.1億元。國家科技部擬參考湖北做法,研究部署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工程。湖北力爭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轉移核心區。

相關鏈接:

湖北聚焦聚力科技成果轉化 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湖北共享科學儀器平臺喚醒閑置儀器 158家企業獲千萬補貼

三年84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 湖北迎來自主創新黃金時代

湖北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三年翻一番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蜜桃 | 综合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