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湖北網訊(記者 熊文勝 通訊員 張彥)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以來,黃岡以產業扶貧為主導,大力實施“千企幫千村”扶貧行動,積極探索“政府+市場主體+銀行+保險+貧困戶”的“五位一體”扶貧機制,精準發力,協同攻堅,推動全市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以產業扶貧為主導,黃岡市民營企業在“千企幫千村、脫貧奔小康”精準扶貧行動中大顯身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600多家民營企業實施扶貧項目703個,投入和捐贈資金4.2億元,結對幫扶892個貧困村、433個后進村、175個難點村的13萬貧困戶、36萬貧困人口就業或增收。
重視和發動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攻堅,一直是黃岡扶貧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自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啟動后,黃岡便把“千企幫千村、脫貧奔小康”行動納入全市脫貧攻堅總體部署,積極推進。全市先后4次召開動員會和推進會,3次發出倡議,3次召開產業扶貧現場會和培訓會,各縣市區召開各類會議共計30余次,動員、組織、協調民營企業參與扶貧。
通過建立“政府+市場主體+銀行+保險+貧困戶”的“五位一體”扶貧機制,按照“一名領導+三至五家單位+一支扶貧工作隊+一家民營企業+一個貧困村”模式,組織和引導民營企業與貧困村結對幫扶,重點推進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光伏、旅游、電商等主導產業。民營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資金幫扶、訂單生產、技能培訓、勞務就業等多種方式,帶動貧困戶走“開發式”“造血式”的路子增收脫貧。黃梅縣湖北龍成生態農林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依托油茶產業,帶動234個貧困戶通過流轉土地得租金,在基地打工得薪金,委托經營得酬金,超產提成得獎金,訂單生產得訂金,戶平年增收1.2萬元。
村企結對,受益的不僅僅是貧困戶。蘄春縣生物質能源企業——凱迪綠色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依托產業特色,投運了10個村級收購點,配套組建了3個生物質燃料產銷專業合作社,從貧困農戶中大量收購農林業廢棄物,實現了企業發展和產業精準扶貧良性循環,成為全國首屈一指的綠色能源企業。參與扶貧的李時珍醫藥集團躋身中國制藥工業百強,羅田大自然公司成為國家商務部商貿流通業典型企業,湖北名羊公司成為全國社會扶貧先進集體,一批民營企業通過參與扶貧獲得了快速發展。
民營企業參與扶貧,大大加快了精準扶貧的進程。2015年7月至今,全市消滅“空殼”村86個,新增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217個。通過“五個一批”精準扶貧、特別是產業精準扶貧,今年黃岡有望完成453個村出列、30.4萬人脫貧的年度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