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著少數民族服裝的婦女抱著籃球全場奔襲,同對手進行身體對抗后,將球投入籃筐,成功幫助自家球隊取分。球從籃網中掉落的瞬間,現場觀賽的村民和游客發出陣陣吶喊助威聲,大鼓、不銹鋼盆等都成了他們的加油道具。
??3月9日,雷山縣代表隊球員(綠衣)與三穗縣代表隊球員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在此前結束的貴州省黔東南州首屆姑媽籃球邀請賽上,這樣的場景曾無數次上演。據了解,此次比賽分為大眾組和鄉村組,共邀請了黔東南州各縣市19支球隊參加。經過激烈角逐,雷山縣兩支球隊在各自組別中都有出色表現,均成功奪冠。
??雷山縣體育事業管理中心主任石芳說,當地稱外嫁女兒為“姑媽”,“姑媽籃球”因參與者主要是外嫁返鄉的婦女而得名,但此次比賽中的“姑媽”泛指女性。
??這是3月8日拍攝的2024年黔東南州首屆姑媽籃球邀請賽賽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此次比賽的場地位于西江千戶苗寨景區內,由一塊蘆笙場改建而來。比賽早上9點左右開始,晚上10點左右結束。每場比賽分上、下半場,各15分鐘。
??記者在現場看到,每場比賽開始前,對陣雙方會相互擁抱,然后手牽手共同向觀眾致意。賽間休息時,現場觀眾還能欣賞到木鼓舞、銅鼓舞、蘆笙舞、錦雞舞、侗族大歌、苗族飛歌、木葉演奏等獨具黔東南民族特色的文藝表演。
??3月8日,村民在姑媽籃球邀請賽中場時間跳蘆笙舞。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石芳說,“姑媽籃球”在雷山已有20余年歷史,“黔東南州有‘百節之鄉’之稱,每逢節日都會舉辦籃球賽,但以前很少有女性會打籃球,她們就突破傳統籃球比賽規則,創辦了這個形式新穎的比賽。”
??后來,“姑媽籃球”越傳越廣。貴州省農動堡體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霞說,他們此前去黔東南州16個縣(市)64個村寨調研發現,很多村寨都在打“姑媽籃球”,“氛圍很好,打球的人很快樂,看球的人也很快樂”。
??“姑媽籃球賽”有一套獨有的規則。李霞介紹,“姑媽籃球賽”沒有走步違例,球員可以抱著球跑,“只要不是故意犯規,原則上都不會吹罰”。此外,當常規比賽時間結束,雙方比分相同時,不會進行加時賽,而是通過罰球決出勝負。
??3月8日,臺江縣代表隊球員(右一)與黎平縣代表隊球員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3月8日晚,自駕到貴州游玩的柳女士和家人被現場氛圍和場上情景所吸引,在籃球架后方找了一塊空地坐下觀賽,并不時用手機拍攝記錄。
??“我們來之前不知道有這個比賽,覺得很有趣,姑媽們非常有愛、團結。”柳女士說,比賽間隙,她還上場體驗了苗族特色“高山流水”,“感覺很有趣”。
??3月8日,姑媽籃球邀請賽上的民族特色文藝表演。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姑媽籃球”還受到了不少網友的喜愛。2024年春節期間,雷山縣苗族婦女自發組織了一次“姑媽籃球賽”,吸引了全縣75支球隊參賽,趣味十足的現場視頻引得不少網友圍觀。截至目前,“姑媽籃球”相關話題的全網瀏覽量超25億次。
??“平時吹的比賽都比較嚴肅,不能笑,很緊張。在這里,我是一直笑著在吹哨,發自內心地開心。”湖南省籃協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顏勝說。
??石芳認為,“姑媽籃球”不僅豐富了少數民族婦女的生活,給她們帶來了快樂,還給她們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結交朋友的平臺和機會。“‘姑媽籃球’展示了女性朋友的美麗與自信。”中國女籃隊員韓旭曾發布視頻說。
??3月9日,雷山縣代表隊球員(左)與三穗縣代表隊球員在比賽中跳球。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雷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雪說,參加此次比賽的群眾來自苗族、侗族等10余個民族,“姑媽籃球”促進了不同民族,以及同民族不同支系間的交流和融合。石芳說,姑媽們在場上是對手,打完比賽就成了朋友,經常有對陣雙方約著去聚會。
??“我是第一次打這種籃球比賽,我覺得很好玩,打完球和對手一起去聚餐很有意思。”來自凱里市舟溪鎮的姑媽潘永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