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來源:生命時報 通訊員:民心)8月16日,中國地質學會公布全國首批30個“天然富硒土地”,恩施市新塘鄉橫欄村天然富硒地塊獲得“認證”,面積達1697畝。作為一種稀缺的自然資源,如何以健康為底色,立足恩施,打好富硒牌,是政府、涉硒企業需要共同探索的問題。
(湖北恩施州恩施市龍馬鎮龍馬小葉茶園)
人體健康不能缺了硒
多吃五谷雜糧、果蔬、魚禽蛋奶等均衡營養的理念,大多數人已習以為常。但缺乏某種維生素及人體必需礦物質導致的“隱性饑餓”卻沒有得到重視。硒就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號稱對抗多種疾病的“萬能劑”。適宜的硒水平有助于保持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此外,硒具有保護心血管、維護心肌健康的作用,還能促進生長、保護視覺器官。白內障者及糖尿病性失明者補充硒后,可改善視覺功能。
雖然硒的每日需求量很小,但如果攝入量不能達到人體所需水平,會導致很多健康問題。比如,如果人體內的硒含量低,會造成免疫功能缺失及抗氧化能力下降;硒缺乏還會使一些“神經遞質”的代謝速率改變,體內產生的大量有害自由基也無法及時清除,從而影響腦部功能。但是硒多了也不行,會引起硒中毒,出現嘔吐、頭發脫落、指甲變形、煩躁、疲乏和外周神經病等癥狀,必須科學補硒。
自然界中的硒是礦物質,對人來說是一塊不能吸收的石頭。但一些農作物可將土壤中的硒轉化為有機硒,進而被人體吸收,因此,膳食結構中食物的硒含量決定了攝入量。土壤中硒含量通常是農產品和居民膳食硒水平的主要決定因素。然而,據統計,全世界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缺硒,中國是缺硒“重災區”之一,從而導致居民普遍缺硒。1980年全面國土硒普查表明,我國從東北到西南有2/3地區為國際公認的缺硒地區,超過1/3為嚴重缺硒地區。中國營養學會和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人均適宜攝入量為60~250微克/日,最高耐受量為400毫克/日。但我國人均每日硒攝入量僅為36微克,明顯低于推薦攝入量。
飲食是人體補硒的主要途徑,因此,研發營養型富硒產品是推動我國居民營養消費升級的重要手段。利用富硒地區土壤硒資源,或在非富硒地區采用富硒技術,通過生物轉化來發展富硒種植業,生產富硒農產品;或采用富硒飼料來發展養殖業,生產水產、家禽家畜等產品。近年來,一些企業的富硒產品實現了由無機硒向有機硒的轉化。富硒大米、富硒雞蛋、富硒蘑菇、富硒茶……在市場上出現得越來越多?!案晃币殉蔀榻】敌旅~,“富硒農業”也邁入了日常生活。
“硒不能只放在恩施”
“硒要走出去,不能只放在恩施。”恩施聚硒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以下稱聚硒公司)董事長周才紅說道。
(恩施聚硒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才紅)
作為迄今為止“世界唯一探明獨立硒礦床”所在地,恩施是天然生物硒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有著“世界硒都”的美稱。但翻開中國硒分布地圖,地表硒分布極不均衡,我國仍有72%的地區處于缺硒和低硒狀態,約7億國人生活在低硒區。土壤缺乏硒,食物鏈也缺硒,如何讓缺硒、低硒地區人民補到硒、補足硒,意味著硒元素不能只在恩施,硒產業、企業不能只待在恩施。
2020年5月全國“兩會”期間,總書記在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恩施是富硒地帶,要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把它轉化為富硒產業?!绷⒆愀晃Y源稟賦,恩施硒產業大有可為。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我國經濟、產業的正常運行,眾多行業遭遇停擺,大量企業面臨生存壓力和危機,富硒企業也不例外。即使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企業仍面臨諸多不可控因素。但健康產業、全民健康意識逆勢上揚,對健康的追求極大地推動了功能農產品行業的快速增長,涉硒企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非常形勢下,黨中央一次又一次幫助湖北省銷售滯銷農產品超過100億元,聚硒公司響應號召,舉辦了多種形式的捐款捐物活動,以期幫助富硒產業解決燃眉之急。
周才紅表示,受疫情影響,涉硒企業倉容緊張、去庫存艱難。但這不是一家企業“單打獨斗”能解決的事情,必須擰成“一股繩”,打通新的銷售通路。響應政府號召,聚硒公司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10多家企業去庫存,在3個月內完成了5千萬的銷售業績,減緩庫存壓力,最大限度地盤活資金流,帶領恩施其他涉硒企業先活下來。因為有了銷售業績,這些企業把拖欠工人工資和茶農的鮮葉款還掉,帶動農民就業與增收。這套“線上線下組合拳”,還打破了空間限制,助推硒產品進一步走出恩施。
打造富硒背后的文旅價值
湖北省委書記應勇調研恩施時強調:“硒是恩施很獨特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要堅持不懈抓下去?!倍魇┲菸瘯浐陌l表文章表明,恩施州將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牢記省委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硒”字文章、打造五大高地,奮力推進恩施綠色崛起、高質量發展。
為了有效推廣“硒都”旅游品牌,恩施市將“硒元素”融入旅游各個環節,打造富硒休閑養生大健康產業鏈為主線,先后推出“恩施八寶”、富硒宴和10條“硒行養生游線路”。僅中國“科學補硒·健康生活”公益宣傳暨“硒都養生行”活動,2年的時間走遍了在全國300多個大中型城市,10萬余人慕名來到恩施,開啟“補硒之旅”。
周才紅表示,廣西有巴馬、湖南有桃源,但只有恩施有富硒。恩施是巴蜀文化匯聚地,自古被譽為“川蜀咽喉、荊楚屏障”,既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富有生態景觀、自然養生資源,但目前來看,恩施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還未有效轉化成旅游資源。土苗文化略顯隱秘,“藏在深閨人未識”,也未能與“富硒資源”相呼應,缺乏特色鮮明、內容豐富、富有市場感召力的旅游品牌。
在恩施市政府打造的“文化補硒”盛宴中,聚硒公司將通過“硒+X”為發展模式,打造富硒小鎮、共享農場等線下旅游項目,以文化為載體,活化產業價值;以及“線上新型農場游戲社交電商”和“線下硒產品連鎖生活館”結合的方式,實現資源變資產、變收入,既能打造富有當地文化特色的“恩施印象”,達到“硒品出山、候鳥歸巢”的“推廣硒文化,銷售硒產品,吸引外地游客”的目的;又能當好“帶貨官”,助力農民增收貧。
恩施硒要“聚引客流”
“十四五”規劃指出,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此處是總書記在2014年河南考察時的內容,不建議出現總書記和河南,建議調整為十四五規劃的內容加強“恩施硒”的品牌建設,是推動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不久前,第六屆世界硒都(恩施)硒產品博覽交易會日前在恩施州文化中心舉行,500余家州內外企業,2000余種產品參展,展會采用線上線下同步進行,通過搭建云平臺、運用全媒體,立體推介恩施硒資源、硒科研、硒產品,部分參展商品銷售業績突出,為恩施消費帶來100萬以上增收。其中,聚硒公司推動恩施涉硒企業再圍繞州政府發展規劃健康元素、旅游元素產業鏈做大做強,擔當硒產業銷售鏈長,讓參加會議的嘉賓紛紛點贊。
周才紅表示,無論是讓富硒產業走出恩施,還是通過旅游資源將人流引進恩施,目的都在于讓涉硒企業能夠在恩施“重聚”,發揮特色產業區域優質,合力打造“中國硒+”,打造“恩施之窗”,礦大“恩施硒”的影響力。
(周才紅在生產車間檢查產品質量)
為此,州委書記胡超文表明,要擦亮區域品牌。積極推進硒品牌提升工程,強化硒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制定“世界硒都”“中國硒谷”形象標識及使用管理辦法,實行年度審核評估,提高區域品牌含金量;大力爭創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推進集群品牌(商標)基地建設,實現由企業品牌、行業品牌向集群品牌的跨越,提升集群品牌知名度;利用網站、微博、微信等平臺,推介恩施硒產品品牌,鼓勵企業在天貓、京東等電商渠道銷售,支持、引導企業積極參加推介會,不斷提升特色品牌競爭力。
進入品牌競爭的新階段,只有進一步深入推進開放合作,才能為硒產業發展注入更大動力,恩施硒要“聚引留”。未來,周才紅表示,聚硒公司將通各種方式銷售恩施農產品,為無數廣大消費者提供健康的恩施康養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