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文化>書畫
中國書法的文化傳統
2018-01-21 19:36:31   來源:光明日報

  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獨有的藝術形式和精神載體,歷經千年,在不斷的繼承和創新中形成了今天的面貌,對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藝術亦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是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表達,在最簡約的層面上濃縮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因此,我們對于中國書法不管是繼承還是創新,都需要對文化傳統加以認識和把握。尤其是在當下的文化建設中,一方面要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發掘及傳承體系的梳理,一方面還要有時代精神,多方借鑒、多元共享,創造出新的藝術風貌,在這種情況下,科學理性地對待中國書法的文化傳統就成為亟須解決的本源性問題。

  文化核心中的藝術 

  漢字是世界上起源最早的文字之一,傳承數千年,從未中斷,為世界各國文化源流所僅見,見證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文化。以漢字方塊字的獨特性為基礎,在儒釋道思想的浸潤下,中國書法成為具有豐富文化含量的獨特藝術形式。

  與中國畫相比,書法以漢字為基礎,思想性、抽象性都讓它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更為緊密、直接的關系。哲學家、藝術家熊秉明認為,實際上中國書法處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部分,因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在哲學,而要使哲學精神的抽象落到現實生活,書法正起了橋梁的作用。書法家沈鵬則強調書法的藝術性,他認為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在本質上不給人知識,因此它在文化中無法擔當核心的重負。書法是純形式的藝術,形式即其內容。歷史地看,書法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書法風格的發展史。

  兩位藝術家對書法的理解各有側重,彰顯了書法具有的文化性和藝術性。遵循著自身的藝術規律,書法尋找著藝術性和文化性二者之間的平衡。書法的藝術性并非否定它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而是為了矯正人們把書寫素材當作書法內容的誤解。但從書壇現狀來看,人們把這一矯枉之言推向了極端,書法在技巧上確實較前有了進步,但在文化傳統的傳承上卻凸顯出較大的問題。根上出了毛病,其他問題也就隨之而來。

  回歸傳統 力求創新 

  無論是書寫工具,還是藝術形式,抑或是文化內涵,書法有著悠久的歷史傳承。要健康有序地發展,繼承和創新之間的關系是它在每一個歷史時期都需要處理好的問題。

  傳承至極是經典,經典至極才是創新。失去傳統的參照,創新都是徒勞,只能是造作概念,閉門造車的產物。針對文化傳統缺失和盲目創新之風盛行的現實狀況,書法當下最切實的做法應該而且必然是回歸傳統——回歸它文化的傳統,藝術的傳統。

  書法回歸文化傳統,回到儒釋道的文化根源是要獲得思想的滋養。如果書法本身沒有文化精神的內蘊,書法工作者不了解它的文化傳統,它就會喪失文化上的獨特性。書法承載著道,同儒釋道的原典一樣,書法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而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是完成這一切的根本。

  書法回歸藝術傳統是為了藝術審美的純化,這就要在書寫性和藝術性上下功夫。既要對歷史上技法層面諸如筆法、墨法、結體和章法等基本要素有全面體會和熟練掌握,具有扎實的基本功,也要在審美上以古代經典文論、法帖為理想,通過研習、臨摹和吸納,體現對于經典藝術品格的追求。無論帖學與碑學,它們都在長期的操作實踐中確立了書法創作的基本范疇和審美規范。書法是用其極簡略的筆墨、精粹的線條去表現對萬物的情思,用線條的起伏、粗細、曲直、干濕、輕柔、光潤的不同變化去傳達作者的精神人格。這種審美的純化有利于書法作者感情的凝結和表達,塑造自己的風格特色。沒有情感的注入,書法只會淪為冰冷的技術。不管是王羲之的《蘭亭序》,還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抑或蘇東坡的《寒食帖》,里面無不灌注了濃烈的情感,當然也就形成了光耀書法史的個人風格。

    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是文藝工作者的神圣職責。書法工作者應當擔負起這一神圣職責,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正確地認識書法的文化傳統,科學地對待書法的文化傳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時俱進,清晰分析書法當下存在的問題并努力克服,推動它朝著更好更健康的方向發展。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国产曰批视频免费观看完,中文字幕无码人妻777网,欧美特黄激情视频一区一区
最精品中文字幕亚洲日本 | 欧美十八禁激情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地址一 | 日本大乳高潮专区 | 亚洲制服丝袜另类中文字幕第一区 | 日韩情欲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