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湖綠道俯瞰。 任 勇攝
還有不到100天,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就要在武漢召開。作為土生土長的武漢人,軍運會志愿者、退役軍人陳航感到無比自豪:“借著軍運會的東風,武漢越變越美了。”
“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重要指示精神,堅決打好軍運會籌辦工作攻堅戰,推動武漢城市面貌脫胎換骨,加速走向世界舞臺。”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說。
加強生態治理,建成讓市民親近自然的城市“綠心”
武漢,又稱“江城”,長江、漢江在此交匯,將全城分為武漢三鎮。
有水的城市,總透著幾分靈氣。水系發達的武漢,有著得天獨厚的山水園林資源。然而,曾幾何時,水體污染、岸線臟亂,也深深困擾著城市和居民……
“我家住武昌江灘邊,晚上出來散步,兩江四岸的夜景,還有東湖的美景,完全不輸給國外大城市。”曾在德國留學6年的武漢市民李莎說。借軍運會契機,武漢市將長江主軸8座橋梁進行了彩化、亮化、美化。4月30日晚,一場盛大的燈光秀在武漢長江主軸驚艷亮相,兩江四岸龜山、蛇山、數百座建筑被次第點亮,靈動、璀璨的江城夜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東湖現在已成為武漢最亮麗的名片。”“網紅”講解員魏漢奎是東湖綠道的一名觀光車司機,說起東湖的歷史和美景,他如數家珍:“東湖現在水清岸綠,廁所都是五星級,綠道開通兩年多,來玩的游客接近4000萬人,即使淡季我一天也要開10趟觀光車。”
“我們立志讓東湖成為世界級休閑運動中心,讓東湖綠道成為世界最美的山水賽場。”東湖風景區管委會負責人自豪地說。東湖治水,武漢一直秉持“水岸同治”思路,截污先行,退漁還湖,生態治理,久久為功。今年3月,東湖最大子湖郭鄭湖的三號監測點40年來首度監測到Ⅱ類水。目前,整個東湖80%的水域都能保持在Ⅲ類水質。
到東湖綠道散步騎行,成為武漢市民的新時尚。101.98公里東湖綠道串聯成網,是國內最長的5A級景區城市環湖綠道,比肩新加坡環島綠道的世界級綠道水準。
東湖,成為武漢市民親近自然的城市生態“綠心”。東湖綠道,讓武漢成為“美麗中國”的典范,贏得社會各界贊譽。
完善小區改造,修繕舊樓、拓寬舊路,推動城市華麗蝶變
米白色的墻面,底層朱紅色點綴,立面整治后的洪山區解甲苑小區煥然一新。“開始以為政府只是做‘表面’工作,沒想到不僅把外墻整修一新、裂縫都填補上,還特意做了防水處理,現在下再大的雨也不擔心滲水了。”小區業委會主任丁廷賢說。解甲苑小區是老舊小區,2013年起外墻面瓷磚開始脫落,掉落的瓷磚碎片砸過停在樓下的小汽車、電動車棚、空調外機,因為樓的外墻裂縫,一到雨天就滲水,墻壁發霉,但維修經費有限,問題遲遲難以解決,“現在,我家再也不滲水了。”張良茂老人說。
舊樓“變白”了,舊路“刷黑”了。武漢沿江大道(民權路至晴川橋段)過去坑洼不平,車輛行人擁堵,電線如同蛛網,如今地面全部刷黑,坦蕩如砥,沿江大道北側沿線多了兩個口袋公園,園內樹木挺拔;道路中央護欄造型別致,馬路邊鮮花色彩斑斕……
5公里長的京廣線武昌段,沿線都是石頭窩窩,不怎么長樹,從火車上望下去,滿目荒涼。今年3月,武昌區城管局在石頭坑里栽下生命力頑強的夾竹桃,播下“組合野花”的種子,十里綠色長廊呼之欲出……
武漢市政府重點辦負責人廖明輝介紹說,按照辦賽事與建城市相結合的理念,武漢堅持“全面提升、重點保障”的思路,對全市“場站邊、線路邊、工地邊、鐵路邊、江湖邊”全面、全域實施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作,實現“道路潔化、立面美化、景觀亮化、水體凈化、生態綠化”,推動城市華麗蝶變,展現最現代、最生態、最亮麗的大武漢。
截至7月初,武漢市保障線路建筑立面整治已完工31007棟, 比賽場館、接待酒店和交通樞紐周邊園林綠化提升項目已完工87項。
建設新館新路,完善配套設施,帶動偏遠區域跟上發展步伐
“軍運村帶旺了黃家湖整片區域。不僅小區里面漂亮,小區外沿黃家湖還新建了濕地公園,出門就是即將開通的軍運村地鐵站。”軍運會執委會工作人員白婷笑著說。
“90后”姑娘白婷,10年前畢業于武漢體育學院,畢業后去過很多城市,還做過里約奧運會志愿者,直到去年才因為軍運會回到武漢。“武漢變化太大了,特別是交通有了極大改善;有親戚朋友來,我很樂意做導游。”
因軍運村而出名的江夏區黃家湖區域地處偏遠,曾是城市“死角”。這里建設滯后,交通不便,而且一遇暴雨極易積水,變成一片澤國。曾經的“堵點”黃家湖大道,作為軍運村的出行要道,現已建成雙向8車道的景觀大道。更讓附近居民嘖嘖稱贊的是,不僅馬路變寬了,地下還配建了全長6.1公里的大型綜合管廊,再無水患之憂。“我家四周地下建了管廊,地上修了四通八達的大馬路,附近還增設了公交車站、地鐵站,未來出行更加便利。”家住附近的市民秦紅文說。
“借力軍運會,武漢‘南大門’也拉通了。”中建三局二公司基礎設施公司總經理肖禮鵬介紹說,由公司承建的武漢江夏107國道改擴建項目是軍運會的保通工程,路段全長12.2公里,總投資約21.2億元。項目完工后,將形成江夏區公路主要干線“七縱九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改善武漢“南大門”的交通現狀,促進江夏區經濟發展。
5月底,包括軍運村在內的軍運會35個比賽場館建設及維修改造已完工,具備辦賽條件。其中13個新建項目中部分場館已投入使用,各類測試賽正在各大場館如火如荼進行……這些新建場館在規劃選址之初就兼顧了完善城市功能、補齊城市短板、便于賽后利用等目標。
武漢,因軍運而蝶變,因軍運更美麗。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15日 06 版)
(責編: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