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革命老區紅安縣是共和國有名的將軍縣,這里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出了錫聯等兩百多位將軍。
董必武紅軍小學就在這里。
走進學校,你會經常看見一個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常務副校長張祥星,一個扎根鄉村教育27年的高級教師。
張校長的忙,用同事的話說,幾乎是以校為家,總能看到他在學校“轉悠”。
不分節假日,上班時,不管他是否值班,他總會從早讀到晚輔一直查到底;在操場上看到垃圾,他彎腰拾起;在打掃衛生的衛生區,他拿起掃把給學生做示范;在學生沖廁所時,他毫不嫌臟地用水沖廁所……
圖為張校長在校門前留影
在張校長帶動下,師生的共同努力,校園從未發生過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學校成為紅色的凈土,一切美好的東西悄悄生根發芽。
張校長的忙碌,還在于他時時以紅色文化為主體,以紅色教育活動為載體,積極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主義、集體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教育,當好一個引路人,抓養成教育,為孩子們奠定人生道德基礎。
三月學雷鋒月中,他同政教一班人組織高年級學校到社區打掃衛生,培養學生愛勞動、講衛生、團結合作的優良品質;組織學生到敬老院去慰問老人并關愛老人,孩子們在敬老院開展打掃衛生、疊被子、整理床單、給老人剪指甲、梳頭發等一系列活動,既培養了學生關愛老人的品質,又養成了勤動手的習慣;清明節掃墓,他和政教處一班人精心組織,周密部署,開展了烈士陵園掃墓活動和韓先楚陳列室參觀活動,培養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操,激發了學生不忘先烈,刻苦學習的激情,師生受益匪淺……
張校長還創新性組織貫穿學期始終的學生日常行為量化評比活動,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利用文化長廊、宣傳欄、黑板報等形式倡導道德自律,利用朝讀經典倡導并傳承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張校長的忙碌,帶來的是,校風變了,班風變了,學風也變了,孩子們的習慣也變了,整個校園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
(易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