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世譜華章,文壇傳捷報。湖北勝智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劉海炎律師的新書《勝訴有道——海炎律師辦案手記》研討座談會日前在羅田縣圖書館召開。
《勝訴有道——海炎律師辦案手記》是我國律師制度恢復四十多年來,黃岡市第一位本土律師寫的法律專業實務類作品,該書填補了黃岡市律師著書立說的空白。該書既是有實用價值的法律專著,同時又具有文學藝術風格的鮮明特色。研討會上,來自政法界、文學界、新聞界等社會各界同仁相聚在一起,與劉海炎律師一起分享寫作歷程、創作理念和成功喜悅,同時對作品進行研討、推介,很有意義。
研討會上高朋滿座,出席人員有新華社湖北分社原紀委書記、現任湖北省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席、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大學兼職教授方政軍,原黃岡市司法局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局長,市文聯原黨組書記、主席陳訓金,法學博士、研究員、北京市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法學院商業犯罪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合達律師事務所主任余塵,湖北省律師行業黨委委員,第八屆湖北省律師協會副會長,第五屇黃岡市律師協會會長,國家一級律師,全國優秀律師,黃岡市人大代表汪秋懷,黃岡市律師協會監事長、原黨支部書記、湖北齊安律師事務所主仼鄧建和,黃岡市強制隔離戒毒所原副所長徐和平,羅田縣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張向東,縣政法委四級調研員彭鵬,縣司法局局長王椿,縣政府辦四級調研員張隼,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羅田縣作協主席劉心明,羅田縣鄉村振興局副處級職級退休干部,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王亞平,縣住建局一級主任科員、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馮繼明,縣委宣傳部三級主任科員廖志,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羅田縣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葉建輝, 羅田縣圖書館館長周鳳春以及社會各界代表20余人參加座談會。會議由縣文聯主席王雅萍主持。會上,劉海炎律師向縣圖書館捐贈了他的新書。
研討會開得非常熱烈和圓滿,與會領導和嘉賓分別作了精彩的研討發言,大家從不同的角度,對劉海炎律師的作品進行了分析或點評,摘取了作品的精髓和閃光之處,對作者和作品給予了高度肯定,同時提出了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研討座談會氣氛熱烈,效果很好。
劉海炎說,在30多年的律師執業生涯中,我發現有很多人對律師職業還不甚了解,評價律師的執業行為多憑主觀臆斷。為糾正現實社會中部分人對律師職業的誤解和偏見,厘清律師履行職責的作用和定位,于是將執業以來所辦理的案件,選取前期20多年的部分案例內容進行整理出版與大家分享,試圖通過以案釋法的形式直觀展現律師在個案中的職責和作用。同時,也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法律法規完善以及民主法治發展的進程。
用手記的方式完整記錄律師辦案的艱辛過程,對于我來說是人生中的一次探索和嘗試,書中還有很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因為律師執業過程中的相關文書根據每個案件特定的人物和時間地點,特定的場景和氛圍,以及特定的事件,不同的律師,不同的司法人員,不同的當事人和案外人都會有不同的解讀和不同的評價,且有各種不同版本的記錄和表達方式以及不同的語言風格,沒有固定模式,與大眾文學作品的構成要素完全不同。 雖然文章中所涉部分案例處理時適用的法律法規與現行法律法規有不完全相同及近似之處,但正好反映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依法治國的方針政策是順應歷史潮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不斷完善的過程,是經過了黨和政府長期努力,不斷奮斗得來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先后經過了八個五年普法計劃,公民法律素養及維權意識和文化水平逐漸提高的,因此該書是一部民間史實性作品,填補了我國全面了解律師執業狀況及執業要求此類書籍的空白,可讓人們了解特定時代及相關區域和特定人群的法治觀念法律素養程度及法治狀況。
方政軍博士從“見證中國法治的時代縮影”角度點評:劉海炎律師的新書《勝訴有道——海炎律師辦案手記》由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勝訴有道》一書因小見大,通俗易懂、接地氣。一是文章用身邊的事例、案件娓娓道來,用刑事辯護、刑事、民事代理、行政訴訟代理,勞動爭議代理、民事調解等實戰經驗敘述了一位普通律師二十多年為民請命的艱辛勝利歷程。二是樂為弱勢群體鼓與呼,如碎尸命案上訴、依法舉報打擊黑惡勢力、農民工法律援助異地協作等事例,巧識偽證、還原真相,找準切入點,轉敗為勝。三是語言生動,邏輯推理往往勝過空洞的理論陳述,為律師群體作出了榜樣,也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經驗。其文稿所涉內容非常廣泛,為執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書中內容具有很強的時代烙印。從微觀的角度來說,這也是一個山區律師二十多年來的心路歷程,它是大別山區法治發展的側記,是中國社會變遷的縮影,年輕的讀者可以從中看到歷史,年長的讀者可以憑此找回記憶,研究機構也可從中找到部分中國法治社會發展完善的佐證資料。一位基層律師,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執業經驗分享出來,是一種大度,更是一種情懷,值得稱贊。
陳訓金認為, 守正創新,書名很有創意。“守正”是基礎,“創新”是關鍵。《辦案手記》做到了“守正”與“創新”的辯證統一。它雖然是一本專業性實用業務書,卻不乏文藝著作韻味。我對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是:裝幀設計、印刷質量俱佳,尤其是書名取得很新穎、很有創意。在手記前面冠以“勝訴有道”,可以說是匠心獨運,妙不可言,為這本書增色不少。愛崗敬業,執業很有操守。律師的職業操守是職業道德的核心。劉海炎律師的成功,并非偶然。從這本《辦案手記》里可以看出,他對自己選擇的律師這個職業不僅非常熱愛,而且信念執著,矢志不渝。他是法學科班出身,理論功底扎實,工作勤奮敬業,勇于擔當,敢于作為,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善于思考,善于總結,在反思中不斷完善自我,在總結中不斷提高執業水平。心底無私,為人很有情懷。這本《辦案手記》的正式出版,為全市律師事業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為全市律師執業樹立了好樣板。希望劉海炎律師繼續以誠實、守信、尊德、尚法、務實、超越為行動指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進取,砥礪前行,在平凡的崗位上取得更加不平凡的業績,積極為法治黃岡建設貢獻更大力量。同時,也期待一花引來百花開,全市律師朋友們以心為筆、以情為墨,有更多的新著面世。
汪秋懷說,海炎律師新書出版發行,是黃岡市律師界的一大盛事。這是黃岡執業律師首次出版個人專著,對提升黃岡律師行業的整體形象,鼓勵黃岡青年律師提高法律理論修養和實務技能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該書內容貼切實際,邏輯分析嚴密,語言樸實無華,十分接地氣,可讀性強,是一本法律從業者必備的好教材。
鄧建和說,感謝劉海炎律師開創黃岡律師著書立說之先河,搭建法律實務書籍研討之平臺;感謝各位領導、佳賓參加研討會。其一,海炎律師作品有如春茶:有回甘、可清心、能醒腦。具有社會性、專業性、群眾性、時代性和文學性。其二,海炎律師是智慧律師、精英律師、厚道律師。其三,忙里偷閑學習劉海炎律師。
張向東發言時說,愛因斯坦講過:“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在我的心目中,海炎就是這樣的朋友。他之所以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并結集出版幾十萬字的辦案手記,與他的這些優秀品質是分不開的。這本書2015年就形成了初稿,那時海炎就跟我講想出版發行,但由于種種原因過程并不順利,但他一直沒有放棄,去年底終于付梓成功,從形成初稿到出版發行前后經歷了將近十年的時間,“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這份成績的取得實屬不易,可喜可賀。因此,當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手里是沉甸甸的,倍感珍貴,對海炎同學也是由衷的佩服。新華社高級記者方政軍老師和全國審判業務專家汪治平老師分別為此書作序,方政軍老師在序言中說:“從宏觀的意義來講,它是大別山區二十多年法治發展的過程,因小見大,更是中國社會變遷的縮影。年輕的讀者可以從中看到歷史,年長的讀者可以憑此找回記憶,研究機構也可以從中找到部分中國法治社會發展完善的佐證資料。”他還說:“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執業經驗分享出來,是一種大度,更是一種情懷,值得稱贊。”汪治平老師在序言中說:“作者是一位有心之人,其將執業中的典型案例加以提煉,將執業中的感想予以總結,匯集成冊,殊為不易。”他還說:“作者通過以案釋法的形式,直觀展現律師在個案中的職責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律師執業的艱辛,而且具體案例分析對那些有志于做律師或者企業法律顧問者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