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作者 鄒德祥 榮軍 余浪)10月20日-22日,首屆“東湖論壇”在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舉辦。論壇開幕式上,英雄航天員、國家科普大使王亞平分享了“十年航天路”和天宮課堂授課經歷,并給英山縣思源實驗學校金鋪校區(原金鋪中學)的孩子簽名留念。這是金鋪中學與王亞平的第四次“約會”。
從飛上天空到飛入太空,王亞平用了十年。而位于大別山區的這所農村中學的科普之路也已經走過十年。這所學校自2014年以來多次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偏遠的山村刮起了科技的浪潮,在學生的心中播下了科技的夢想。
見到了摘星星的媽媽
“我見到摘星星的媽媽啦!宇航員給我們簽名啦!” 10月27日,英山縣金鋪中學的學生代表付可馨、周斌激動地展示著王亞平的簽名。
10月20日舉行的首屆“東湖論壇”上,英山縣金鋪中學的學生代表付可馨、周斌有幸與英雄航天員王亞平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他們向王亞平獻上了一封由全校師生共同簽名的信,表達了他們對科學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
王亞平十分高興,現場為兩位同學簽名,勉勵他們“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并和孩子們合影留念。這個消息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消息傳回山里的學校后,學校師生興奮地說:“山里伢兒太幸福啦!這樣的追星真有意義!”
當天晚上,新華網、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等9家媒體紛紛報道山里娃“追星”成功的消息。
其實 ,這并不是金鋪中學的孩子們第一次“追星”,在過去的三年里,他們已經與王亞平進行了三次“約會”。這次見到王亞平,是第一次從線上走向線下。
第一次“約會”是在2022年3月23日,“天宮課堂”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州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進行授課,金鋪中學組織全校640名師生集中收看,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與王亞平一起開展天地同步實驗。王亞平在太空進行授課,在軌演示了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激發了學生們學習物理、航天知識的興趣。
第二次“約會”是在2022年4月17日,王亞平在太空出差183天后返回地面,她出艙后對女兒說“摘星星的媽媽回來了!”這句話感動了大家,許多孩子給這位“摘星星的媽媽”寫了好多封信,只是沒想到能親手送給王亞平。
第三次“約會”是在第四次“天宮課堂”上,學校組織集中收看,王亞平作客中央電視臺演播大廳,以航天員身份作講解,再次與學生們分享了太空趣事。
三位院士五次到訪
“金鋪中學,學中鋪金。”這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旭華院士2014年首次走訪金鋪中學時留下的題字?!爱敃r只覺得黃老的題字在語言上很巧妙,后來我們才感悟到,他是寄語我們要在科學教育中為孩子們鋪就金光大道?!庇⑸娇h思源實驗學校金鋪校區黨支部副書記陳榮軍介紹。
黃旭華院士在金鋪中學開展科普活動時,學生們都非常踴躍,在院士簽名的環節,場面更是火爆,“一個學生沒有趕上這個環節,他來時,院士已經離開了。學生追了幾里路,最后真的追上了院士,拿到了親筆簽名。”
“學生崇拜院士,院士們也把學生放在心上?!标悩s軍說,今年1月,張金麟院士離世,家屬按照他的遺愿,捐出其生前的200萬元積蓄和所有的證書、手稿等,用于湖北省核學會和金鋪中學的科普教育。陳榮軍在張金麟院士的辦公室幫忙整理遺物時,發現了一條紅領巾和一封信。“這是2020年我帶著學生來到張金麟院士辦公室,學生送給院士的,他當時激動地說‘這是最好的禮物’?!?/span>
因為科普,鄉村學校和院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三位院士在學校留下了十多幅題字,這些題字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科教興國”。
自2014年以來,金鋪中學成功邀請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院士、中國船舶設計大師張金麟院士、“遼寧號”航空母艦總設計師朱英富院士等科學家五次走進校園,走進課堂,開展科普活動,用科學家故事、科學精神感召孩子,用科學思想啟迪孩子,在校園持續刮起一陣陣追捧科技之星的強勁熱風。
三位院士五次到訪,這是一筆十分寶貴的教育資源。陳榮軍說,他們將用好這筆稀有資源,把院士精神真正“留得住,傳得下,用得好”。
建有故事的科技館
每一次帶著師生走出去,都是一次賦能之旅。2020年1月10日,陳榮軍帶著學生們參觀武漢科學技術館,這是孩子們第一次走進科技館,開闊眼界的同時也感到意猶未盡,到了閉館時間,老師和學生都還戀戀不舍,不愿離開。
這次經歷對陳榮軍的觸動很大,看到科技館竟有這么大的吸引力,陳榮軍就悄悄地在心里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在校園內建一個有故事的科技館。
回校之后,在沒設備、沒人手、沒經費、沒可復制經驗的情況下,在一間閑置的教室里,他帶領大家從院士捐贈的3個艦艇模型和一幅題字開始,一步步建成了1.0版本校園科技館,當時大家自嘲地說那是“全中國最小的科技館”,但陳榮軍和同事們的夢想是要建設一座有故事、有特色的科技館,打造科普活動的夢工場,青少年的圈粉地,科技校友的集結地。
2021年9月,英山縣“全國科普日”活動中,朱英富院士向學校捐贈了遼寧艦模型。隨后,中國科技館捐贈了30萬元科技展品,校友捐贈了空間站、火箭模型、5G通信基站產品、“復興號”模型、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證書復印件,校友送來了自己拼裝的汽車,修車店老板送來了汽車廢舊發動機,還征集了學生的玩具,家長收藏的老物件,老師的發明專利證書,學生的科技小制作。眾志成城,校園科技館終于升級為2.0版本,將原有的簡陋科技教室擴建成了一座380平方米的校園科技館。
2023年4月,遵照張金麟院士的遺愿,張院士家屬將院士生前200萬元個人積蓄捐給了湖北省核學會和金鋪中學,設立獎勵基金,每年獎勵學校優秀學生和科普老師。湖北省核學會和院士家屬還向金鋪中學捐贈了見證張院士一生心血的院士證書、4份國家科技進步獎證書、10多枚金質獎章、60多份高級專家、領軍人才的聘書,400多份手稿、紀念品等珍貴的原件,隨著張金麟院士陳列館在金鋪中學落成,科技館也實現了大跨越,提檔升級為3.0版本。
中國船舶第七一九研究所首席科學家張錦嵐在收到付可馨同學送上的鮮花和書信后,開心地說:“我一定會來金鋪中學看看孩子們,重走三位院士的科普路!”
學生們在科普活動中被激發出無窮動力,樹立了遠大理想,他們在科普活動中、在課堂上熱愛科學,在生活中還學會自覺運用科學。從這里走出的畢業生也紛紛走上科技工作崗位。
被夢想激勵的力量,是一種神奇的力量。第一次帶到武漢參加研學活動的學生中,有3名學生今年參加高考。被院士接見過的鄭維苔同學,今年高考以654分考上了上海交大,成了黃旭健、朱英富院士的小校友;在科普研學活動中,段渤雅同學第一次參觀武漢大學,激發了她的夢想,今年高考她以624分,如愿以償地考上了武漢大學。
記者手記: 培養更多的“星星”
鄒德祥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使他們更多了解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形成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青少年群體。
金鋪中學建設科技館引領學生逐夢科技的實踐,成為引導和培養科創筑夢的“孵化器”。一個孩子就是一顆閃亮的“未來之星”,面對充滿未知的世界,孩子們通過科技教育探索“十萬個為什么”,獲取進入科學世界的敲門磚和金鑰匙。
讓課堂成為滋潤科學精神的沃土,讓科技教育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科技館成為一扇打開未知世界的門,走進青少年的生活。金鋪中學以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為核心,以拓寬科普范圍為重點,以高質量科普教育工作助力“雙減”改革的成功探索,是一面發光的“鏡子”,希望我們身邊出現更多的“科技熱”。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