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通訊員 徐汪洋) 平安穩定,是民生之首、發展之基。
近年來,羅田縣委政法委緊緊圍繞中心大局,牢牢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形勢,聚焦基層矛盾調解難題,多措并舉,統籌抓好平安穩定工作,持續聚焦群眾滿意度,成功創奪首屆“平安中國示范縣”榮譽稱號,蟬聯全國第二屆“長安杯”。
做細網格化管理,當好基層矛盾偵察兵
“不好意思,麻煩你們了,你們說的對,遠親不如近鄰,以后不吵了。”村民劉大姐對村組網格員說到。據悉,該縣為充分發揮基層治理陣地前哨作用,將全縣劃分成4130個網格,設置鄉鎮網格化管理中心12個,網格管理站424個,配備鄉鎮、村網格信息管理員478人、網格員4130名。以網格化管理中心為樞紐,堅持全縣一盤棋,統一網格管理平臺、統一網格隊伍建設、統一網格員工作任務,將平安建設、安全生產、防火防汛等納入管理清單中,持續聚焦解決基層多網格、多平臺、網格員職責不清、網格管理運行不暢等問題,不斷放權賦能到村(社區),拓展網格服務形式,發揮“一村一律”“一村一輔警”制度優勢,廣泛召集平安志愿者,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引領村(居)民共治共建共享社會治理成果,實現“小網格”服務社會“大治理”。
做實三級五道關,用好糾紛化解殺手锏
為著力破解網格員協調聯動能力不足等問題,切實促進矛盾糾紛的高效化解,避免“小痱子”變成“大膿包”,該縣積極創新工作方法,構建“三級五道關”矛盾糾紛層級化解機制,對矛盾糾紛實行網格員“先期調”,人民調解委員會“主動調”,網格管理站站長“跟進調”,網格管理站“合力調”,鄉鎮網格管理中心“聯動調”等五道調處程序,層層“過濾”矛盾糾紛,形成上下聯動、橫向集成、高效運轉的糾紛處置機制,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縣。
“沒想到現在反映問題這么多人關心啊,還有律師、警察提建議,就感覺再難的事都不是問題了,很有安全感。”為切實提高群眾滿意度,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該縣嚴格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層級化解”的工作原則,活用“1415”信訪事項辦理要求,制定矛盾化解時間表,對15天未辦結處理的邀請老干部、群眾代表、當事人的近親屬合力調解,必要時請黨員干部和相關職能部門參加。對涉法涉訴的,依托“一村一律師”“一村一輔警”制度,邀請法律顧問參與綜合化解,輔警配合處理;并及時向縣鎮逐級上報具體案情及前期調處情況,及時啟動分流處置機制或“7+X”聯調機制,整合資源、聚合力量,共同化解。
做優縣級綜治中心,建好社會治理指揮部
縣級綜治中心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強大腦”。為切實將縣級綜治中心建成全省領先、全市一流,打造“一個大門進來、一個中心對接、一攬子解決問題”的“一站式”綜合調解平臺,該縣充分整合資源,將縣級綜治中心與人民調解服務中心統籌辦公,堅持信訪局整體進駐,在鄉鎮綜治中心設立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村(社區)建立調解室,持續健全縣鄉村三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體系,提高矛盾糾紛化解質效,確保矛盾處理“只跑一地、只進一門、只找一人”。
“要充分聽取基層一線的聲音,聯合他們的工作實際,想的越細,進駐所需功能就越齊全。”在縣級綜治中心建設方案研討會上縣委副書記王波說道。為高標準加快推進縣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該縣副書記親自上陣,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擬定《關于縣級社會矛盾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方案》、健全工作制度、明確入駐單位及事項,協調制定考核管理、受理交辦、事項受理等制度,各項建設工作穩步推進,據悉,自5月份建成投入使用以來,縣綜治中心共接待來訪群眾640批1201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糾紛3191件,群眾安全感、幸福感顯著提升,社會大局持續平安穩定。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