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 羅擎云 郭光祥 朱洋 尹婷婷 報道 ) 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今日,記者獲悉,蘄春縣蘄州鎮銀山村黨支部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帶領全村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勤勞的雙手構筑起產業發展致富路。從經濟薄弱、收入單一的“重點貧困村”蛻變為蘄艾、油茶、蘇北桃王、苧麻、光伏基地、畜禽養殖等多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強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27萬元。
蘄春縣蘄州鎮銀山村黨支部開展“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抓支部建設,鞏固基礎“夯底子”
基層安,天下安。基層黨組織是落實黨的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前沿。銀山村牢牢抓住“支部建設”這個核心,全力建強基層堡壘,實現基層組織整體提升。一是以規范管理為立足點,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每月定期組織黨員學習,創新“支部主題黨日”活動“X”動作,給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引導黨員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洪等志愿服務中爭當模范。二是以建強隊伍為著力點,目前現有村干部4人,從回鄉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農村致富能手等致富能力強、關心村集體的人中常態化培養年輕后備干部3人,2016年以來新發展黨員6人,儲足了村級干事創業的“源頭活水”。三是以民主公開為關鍵點,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所有重大事項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積極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監督職能,切實保障了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表達權。通過抓管理、強隊伍、增活力,銀山村從根本上扭轉了過去人心渙散、沒有生機的局面,筑牢了穩定發展的基石。
蘄春縣蘄州鎮銀山村新建排水溝
抓支部引領,找準產業“領路子”
產業是脫貧之基、致富之源、強村之本。為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兩委”班子始終將產業興旺作為重要工程來抓,著力打造出“一主多副”的產業發展新格局。一是主導產業蓬勃發展。通過引進在外能人回鄉,探索出“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模式發展蘄艾產業,成立蘄州艾客蘄艾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農戶土地發展蘄艾基地500余畝,利用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旁邊閑置的校舍,引進傳艾坊蘄艾制品有限公司,帶動本村30余人在車間務工,加工成蘄艾制品20余種,創新網絡直播帶貨等方式銷售,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模式。二是多種產業融合發力。充分利用村級資源,新建400畝的蘇北桃王基地、200畝的油茶基地、60kv的光伏基地。2個礦山企業在村落戶,每年村集體承包費收益20萬元。
蘄春縣蘄州鎮銀山村蘄艾基地
還通過恒昌種禽孵化場、禽旺畜禽養殖家庭農場、龍泉養雞專業合作社等種養大戶發放愛心雞苗、領養生豬等形式,激發群眾內生力。幾年來,銀山村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帶動60余戶貧困戶脫貧增收,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27萬元,2019年順利通過國家脫貧驗收。
蘄春縣蘄州鎮銀山村傳艾坊蘄艾制品廠
抓支部主導,辦好實事“換樣子”
鄉村要振興,興辦民生實事是保障。近年來,隨著村集體經濟的不斷壯大,銀山村黨總支廣泛聽取黨員群眾意見建議,深入查擺問題,全面理清思路,大力推進3大民生工程。一是完善民生交通。硬化通村通組公路7.5公里、通戶公路5公里,安裝路段60余盞,13個塆組全部亮化,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出行。二是改善水利條件。整治標準塘8口,新修排水溝1公里,為農民農業生產提供便利。三是豐富文娛生活。新建1000平方米的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文化大舞臺1個、文化廣場2處、文化長廊2處,有線網絡、廣播電視戶戶通,為村民休閑提供了新方式。
蘄春縣蘄州鎮銀山村苧麻基地建設現場
如今,放眼銀山村,綠色的方塊糧田、寬闊的柏油大道、成片的蘄艾基地、誘人的桃園魚塘,形成一幅幅美麗的田園畫卷。2020年,銀山村還爭取到省新型村級集體經濟扶持村項目,投入資金50萬元,新建苧麻基地200畝,預計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可達35萬元左右。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