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網訊( 方政軍 朱清民 李茂 )里半街村,位于黃岡市白蓮河示范區白蓮河鄉西北部,背靠群峰疊翠的天寶山,將軍崗,面朝寺宇隱約、梵音緲緲的觀音山、巍峨聳立的大龍寨,前有淙淙流淌、風情無限的佛齒河,中有平坦寬闊、蜿蜒伸展的梅覆路,秉天時鐘靈毓秀,得地利車水馬龍。
全村版圖面積10.1平方千米,呈“一灣(李灣)、二沖(楊家沖、張家沖)、三山(上中下西山灣)”的地理結構?,F有村民小組11個、331戶、1190余人。
豐厚的人文背景,神奇的古老傳說,使里半街風情獨具、魅力迷人——
這里有全區規模最大的自然灣落——李灣,是東光李氏遷羅始祖居住地。千百年來,李氏一族由此開枝散葉,蔓延三省,尋根溯源,自是脈絡宛然;全灣700余人口聚群而居,守望相助,鄰睦人和,更是傳成佳話。傳說當年,羅田縣有“三間半”上好的屋基,此地有半間,站在后山腦極目遠眺地形地貌極似仙人撒網,因全灣姓李,故稱“李半間”;后來子孫繁衍、人丁興旺,依山就勢而建的民居街道綿延里半,灣名遂衍變成“里半街”。一個灣名的變遷,映照出先輩創業的篳路藍縷,昭示著歷史進程的滄海桑田。
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山水資源,使里半街潛力蘊藏、優勢漸顯——
這里山清水秀、風景旖旎,一處處梯田、梯地,披綠煥彩;一棵棵古楓、古松,屹立蒼穹。“豹子垅”龍井,水質純凈,冬暖夏涼,甘甜如飴;天寶山“仙足石”,天造地設,鬼斧神工。“豬頭嘴”“棺材石”“沖擔石”“石灰窯”,一處處景點,一個個傳說,無不令人心馳神往;上中下西山,通組水泥路一線穿珠,峰回路轉,曲徑通幽,定當教人流連忘返。
這里還有張體學將軍在戰爭年代藏身的石洞,叫豹子洞,前往探游,還可感受革命戰爭年代的硝煙烽火,領悟共和國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然而,因長期受土地貧瘠、交通不便,信息不靈的制約和資源開發的限制,里半街村曾是羅田縣重點貧困村之一,人們守著青山無富路,伴著綠水盼財源。
一聲春雷天地動,山川重綠換新容。
黨的十八大后,精準扶貧大行動的浩蕩春風吹進了里半街,羅田縣總工會扶貧工作隊帶著黨的殷殷囑托,進村入戶,帶領鄉親們挖窮根、奔富路。
工作隊和村“兩委”緊密合作、通力協作,在做好入戶調查、精準識別、建檔立卡的基礎上,多措并舉,全力推進脫貧攻堅:
一是立足“兩不愁三保障”,織牢政策兜底網絡,用足用準扶貧政策,醫療扶貧、教育幫扶、低保五保、異地安置、貼息貸款以及各類惠農補貼,逐一精準到人、到戶,350萬扶貧資金,無一錯、漏、偏、差。
二是全面鋪開“十通十有”工程,夯實發展物質基礎。修建通組路、暢通循環路、擴寬主干道,實現了“組組通、灣灣到”“出家門、進車門”;整治水利設施,清淤當家塘12口,建設集中供水點三處,整險加固西山水庫,用水方便,度汛無虞;改善電力條件,全村新增變臺4處,村民生產生活用電,及時供應,安全方便;投資100余萬建設黨群服務中心、村達標衛生室和文化廣場等系列設施,讓黨員群眾辦事有平臺、議事有處所、娛樂有場地。采取“支部引領、能人推動”模式,開展美鄉大行動,分三期對李灣進行綜合治理,治臟除亂、拆爛建新、化零歸整、修舊如舊;同時清塘砌岸,安護墻,建車場,使灣容灣貌煥然一新、靚麗出彩。
2015年里半街
三是大興扶貧產業,培植長久財源。立足本地資源實際,大力發展本地傳統產業,引導和扶持了一批黃牛、黑山羊、土豬養殖和茯苓種植大戶,種養產業正風生水起、方興未艾。積極爭取扶貧政策項目支持,幫助村集體建設光伏發電220千瓦,使貧困戶受益、村集體增收,從而增添發展后勁……
通組公路
脫貧攻堅結碩果,干群共奏致富歌。
在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的多措齊舉之下,里半街村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花開有聲: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20戶439人,至2019年全部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全村順利實現了“戶脫貧、村出列”的總體戰略目標。
春風一拂花千樹,萬紫千紅成畫圖。
展望未來,在習總書記“兩山”理論的指引下,在羅田縣總工會的大力支持下,已經邁開發展之步的里半街村,將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鞏固和發展現有產業的基礎上,轉型升級產業模式,以美鄉建設為抓手,大興農業采摘、生態休閑觀光、山野風情體驗等新興鄉村旅游產業。屆時,將廣納賢才,投資開發里半街村這塊風水寶地,讓里半街早日步入發展的快車道,一個綠色生態、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里半街,將指日可期、舉目可及!
編輯: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