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蘄春縣檀林鎮把裴圍村打造成邊城公園
本網訊 ( 羅擎云/占鎮/王佩玉 報道 )9月8日上午,黃岡市委常委、縣委書記趙少蓮率該縣“四大家”領導、縣直單位負責人、各鄉鎮主要負責人,來到檀林鎮邊城公園,開展半年拉練檢查。
黃岡市委常委、縣委書記趙少蓮一行到達邊城公園,書記李鏈穩向趙書記匯報茶園今年的收益情況
邊城公園坐落于檀林鎮裴圍村,原名裴圍茶園,檀林鎮是與安徽接壤的省際邊貿鎮,所以裴圍茶園又稱邊城公園。邊城公園,勝林茶香。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山,現如今,這里“遠看山有色、近聞茶有香”,改變源于探索和堅持。
茶園采茶忙。茶園不打農藥,施農家肥,主產紅茶、綠茶,主打品牌為勝林崗有機茶
它是強村富民的產業園。2018年的全縣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裴圍村被列為全縣7個股份制改革試點村之一,蘄北地區唯一,眼前的茶園功不可沒。2007年建園至今,十多年來村兩委班子團結一心,把集體的事情當作自己事來做,咬定青山不放松,現已建成連片茶園750畝,成立了蘄春縣圍圍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勝林崗”綠茶,今年產春茶3000余斤,產值200余萬元,僅村集體經濟純收入增收40余萬元。
茶園俯視圖,“野泉煙火白云間,坐飲香茶愛此山”
它是帶貧幫扶的示范園。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茶園的發展便始終與攻堅戰同頻共振。帶動本村及周邊貧困人口300余人人均增收2000余元。一是勞動務工。為打造有機綠茶品牌,茶園一貫堅持生態有機種植,采用鋪稻殼、施有機肥、人工除草、采摘等,并優先選用貧困戶從事以上勞動,每人每天增收80-100元;二是幫扶對接。合作社與30戶有意愿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簽訂幫扶協議,免費發放茶苗、肥料并提供技術指導,幫助發展茶葉60余畝,茶青由合作社按高于市場價10%收購,使貧困戶沒有后顧之憂,真正實現產業帶貧。如貧困戶田松云、田耀福等每年僅出售茶青收入達4000元以上;三是扶貧車間。引進龍頭企業,村企聯建創辦茶葉加工扶貧車間,貧困戶務工,每月可增收2000元。通過以上帶貧舉措,合作社被評為我縣十佳帶貧市場主體。
民宿茶香居為游客提供食宿,每年接待游客約4000余人
它是茶旅聯動的后花園。茶園景色優美、空氣清新,市民聞香而來,茶園也逐步發展成為市民休閑的后花園,鎮村響應群眾呼聲,將產業發展和鄉村旅游深度結合,硬化循環路3.6公里,建成游步道2.8公里,觀光亭7座,文化長廊300米,“茶馬古道”等特色景點十余處,“茶香居”民宿一家。
邊城公園廣場石碑,邊城公園,勝林茶鄉
裴圍村從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實現了向茶旅聯動名村的轉型,離不開精準扶貧政策以及縣水利和湖泊局、財政局、農業局、水利設計院、招商局集團等單位的大力扶持。下步還將建設茶博館,引進康養中心,配套完善基礎設施,致力逐步將茶園打造為全縣乃至兩省聞名的邊城公園。
編輯:曉穎